中車株洲電力機車研究所有限公司日前透露,由該公司牽頭發起并主持制定的兩項IPC國際標準,已向全球同時發布。這是由中國提出、牽頭制定的軌道交通行業首份IPC國際電子行業標準。
“IPC”即國際電子工業互聯協會,是全球電子制造業最有影響力的開放性非盈利行業組織,也是唯一一個匯集電子行業全產業鏈所有參與者的國際性行業協會,在全球擁有64個國家5600多家會員企業。IPC標準下的產品在歐美市場廣受認可,是實質性的全球市場標準,代表電子制造業國際最高水平和權威地位。中車株洲所是我國最先在軌道交通行業引入和踐行IPC標準的企業。
此次由中車株洲所牽頭制定的兩項IPC國際標準,分別為《線纜及線束組件的要求與驗收——軌道交通補充標準》《電子組件的可接受性——軌道交通補充標準》。前者規定軌道交通裝備用線纜、導線及線束組件的組裝制造操作和驗收要求,后者明確軌道交通裝備用電子組件的制造要求和成品外觀驗收要求,均適用于軌道交通裝備3級及以上產品,以確保滿足軌道交通行業特定的功能、性能及可靠性要求。兩項標準在2018年10月同時通過立項,吸引全球200余名專家參與,經多次反復討論和修改、全球意見征集和公開投票、編輯校核,最終面向全球發布。
城市公交的承載能力和管理水平是一座城市運行韌性的直接體現。中國交通報4月17日報道,今年1至3月,重慶交通開投集團服務乘客公共交通出行超7億人次,同比增加2.3%,日均客運量781.3萬人次。 在如此高強度運營壓力下,像大廟站這樣的大型換乘公交站點無疑發揮著城市“毛細血管交匯處”的重要作用。市民對于公交車出行的訴求不僅是“時間準”,更希望“站點清楚”“出行方便”。為此,站臺公司在設計與規劃公交站時也在不斷改進。 站臺公司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根據我市路網的建設和變化,乘客人數的不斷調整,我們會常態化地進行客流分析,再結合公交候車、停車的難易程度,市民熱線及多渠道反映的出行需求,實時融入公交線路規劃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