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4月14日從昆明軌道交通集團有限公司獲悉,昆明地鐵自2012年6月地鐵6號線一期試運營至今已累計運送乘客超11.89億乘次。線網列車運行圖兌現率100%、列車正點率99.95%,客運量在2021年10月1日突破94萬乘次,為推動全市公共交通發展及緩解交通擁堵發揮了積極作用。
同時,在運營層面開啟“互聯網+”的智慧出行方式,為以軌道交通為骨干的公共交通網絡提質加速。2021年上線的“刷臉乘車”服務,運用先進技術為軌道交通賦能,標志著昆明地鐵邁入“刷臉”出行時代,昆明成為西南首個實現“刷臉乘車”服務的地鐵。同時,微信、支付寶等多種互聯網乘車支付方式的接入,一個多元化互聯網票務支付系統逐漸成形,智慧出行占乘客出行比率達70%,乘客出行體驗不斷提升。昆明軌道集團也將持續發揮公共交通行業生態聚合能力,以安全、高效、便捷、智慧、綠色的地鐵出行服務助力“互聯網+”智慧城市交通平臺和“數字昆明”建設。
在車站內展多樣化的貼心服務,各地鐵站內安設了自助飲料機及照相機、自助取款機、共享雨傘等設施,積極推進3號線站內便民商業試點項目,東風廣場站和五一路站裝設以售賣中式面點、西餅、西式快餐為主的便利店、膠囊店鋪、便民類自助設備(如:口罩機、共享充電寶等)點位20余個。優化老年人、殘疾人等特殊人群進站流程。建立和完善綜合查詢平臺,方便市民及時獲取地鐵運營、換乘、票務等信息,不斷優化導向標識,滿足乘客乘車一體化指引需求。全面提升地鐵5G信號全覆蓋,增強乘客互聯網體驗感。在全線83個車站配置AED(自動體外除顫儀),為乘客突發意外提供急救保障。持續開展地鐵愛心助考等活動,設置愛心休息區和學雷鋒服務站,提供問詢、急救箱等12項便民服務措施。
在促進公共交通銜接方面。地鐵站出入口周邊基本劃撥了非機動車停車位,乘客可用共享單車等交通工具至地鐵站,實現地鐵與非電動車的無縫銜接。在車站綜合咨詢欄、出口資訊欄上的車站周邊街區圖清晰標注各出入口臨近道路名、周邊小區、學校及可乘坐的公交線路等信息,極大方便乘客換乘公交。同時,在與地鐵銜接的公交站點線路圖上增加昆明地鐵“K”字標識或將地鐵站名設為二級站名,增設車內廣播換乘信息,便于乘客知曉地鐵換乘信息。聯合昆明公交共同打造“公交微循環”,目前已在機場前站、司家營站、大板橋站、珥季路站等部分車站開展公交微循環,通過“地鐵+公交”無縫銜接,解決市民出行最后1公里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