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氫能燃料展訊:“我們這套工藝可以生產出純度為四個九以上的氫氣產品,一部分用作氫燃料電池使用,一部分為下游公司制作合成氨使用,副產品是一氧化碳,可以作為生產乙二醇的原料,真正實現了一氫多用,應用場景非常廣泛。”近日,在交城經濟技術開發區,山西美錦煤化工制氫有限公司調度負責人趙新宇向記者介紹。
在山西美錦煤化工制氫有限公司氫能產業園區內,周邊每年有565萬噸的焦化產能,年產焦爐煤氣達到20億立方米。依托這一優勢,企業去年上馬了焦爐煤氣制氫項目,這套年產5.92億立方米的制氫裝置每天可以轉化192萬立方米焦爐煤氣,生產氫氣162萬立方米。得益于源源不斷產出的高純度氫氣產品,企業同步布局了存儲、輸送、應用等一系列氫產業鏈條,上馬了呂梁首條氫能源商用車生產線。在制氫裝置滿負荷運行的同時,來自園區的200輛氫能重卡汽車已奔馳在運輸一線,只加氫不加油、只排水不排氣的新能源重卡汽車,每年可以節約1000萬升燃油,減少二氧化碳排放24000噸。
“我們這個項目包含了氫燃料重卡的底盤總成裝配、車載儲氫系統裝配以及氫燃料電池系統的裝配和調試等內容,一輛氫燃料重卡的核心零部件產品,從組裝到下線只需要不到兩個小時的時間,日產能達到4臺。”山西美錦新能源汽車制造有限公司車間生產主管劉斌奇告訴記者。
在持續不斷的努力下,如今,美錦能源已構建起制氫—加氫站—氫燃料核心裝備—氫燃料商務車示范運營的閉環,通過延上游、牽下游,不斷延伸產業鏈條,健全多元產業生態。
山西美錦煤化工制氫有限公司的氫能發展故事,是我市堅定不移推進氫能產業的一個縮影。作為落實能源革命,推動高質量轉型的重大舉措,近年來,我市立足資源優勢,瞄準氫能藍海,認真踐行“雙碳”戰略,堅持把氫能產業作為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大力實施“一體兩翼、三港四鏈”發展戰略,一體化推進制、儲、運、加、用、研全產業鏈發展,實現了從“破題開局”到“全面開花”的精彩蝶變,占據了打造氫能產業高地的“天時、地利、人和”。目前,全市已形成7.5萬噸制氫能力,11座加氫站建成投用,300輛氫能重卡投入運行,年產1000輛氫能商用車生產線建成投產,“氣—站—運—車”全產業鏈發展體系初步形成,氫能發展指數全省第一。
“乘著全市氫能產業大發展的東風,我們將全力打造我省氫能產業發展的示范樣板,為我省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山西美錦能源氫能事業部山西區總經理馬凱信心十足地表示。
特別推薦:國際氫能與燃料電池展現場參觀報名
城市公交的承載能力和管理水平是一座城市運行韌性的直接體現。中國交通報4月17日報道,今年1至3月,重慶交通開投集團服務乘客公共交通出行超7億人次,同比增加2.3%,日均客運量781.3萬人次。 在如此高強度運營壓力下,像大廟站這樣的大型換乘公交站點無疑發揮著城市“毛細血管交匯處”的重要作用。市民對于公交車出行的訴求不僅是“時間準”,更希望“站點清楚”“出行方便”。為此,站臺公司在設計與規劃公交站時也在不斷改進。 站臺公司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根據我市路網的建設和變化,乘客人數的不斷調整,我們會常態化地進行客流分析,再結合公交候車、停車的難易程度,市民熱線及多渠道反映的出行需求,實時融入公交線路規劃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