萊布尼茨催化研究所的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方法,在氨基酸存在的情況下,用鹽儲存和釋放高純氫。
氫氣作為一種清潔能源,只產生水和能源。然而,氫氣是一種高度易燃的氣體,處理大量氫氣是相當麻煩的。此外,將其轉化為液體需要容器能夠承受極高的壓力。
在固體鹽中可逆儲存氫已成為一種使燃料更容易運輸和處理的潛在方法。鹽可以被再次利用來儲存更多的氫,這是一個循環過程。但要做到這一點,反應需要貴金屬作為催化劑,并可能產生二氧化碳作為不必要的副產品。
因此,研究人員開發了有效的儲存-釋放系統,包括碳酸氫鹽和碳酸鹽,以及錳,錳是一種更廣泛使用的金屬催化劑。研究人員發現,在反應溫度低于93°C時,用鉀鹽、錳基催化劑和賴氨酸最有效地將碳酸氫鹽和氫轉化為這種形式,反之亦然。經過5次儲存/釋放循環后,該反應系統產生了80%收率和99%純度的氫氣。
該研究小組還表明,碳酸鹽和谷氨酸可以作為可重復使用的儲存/釋放系統的一部分,產氫率可達94%。研究人員表示,這項技術為大規模的固體氫儲存鋪平了道路。
城市公交的承載能力和管理水平是一座城市運行韌性的直接體現。中國交通報4月17日報道,今年1至3月,重慶交通開投集團服務乘客公共交通出行超7億人次,同比增加2.3%,日均客運量781.3萬人次。 在如此高強度運營壓力下,像大廟站這樣的大型換乘公交站點無疑發揮著城市“毛細血管交匯處”的重要作用。市民對于公交車出行的訴求不僅是“時間準”,更希望“站點清楚”“出行方便”。為此,站臺公司在設計與規劃公交站時也在不斷改進。 站臺公司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根據我市路網的建設和變化,乘客人數的不斷調整,我們會常態化地進行客流分析,再結合公交候車、停車的難易程度,市民熱線及多渠道反映的出行需求,實時融入公交線路規劃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