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0日,上海臨港新片區公共交通有限公司發布高一級燃料電池低地板城市客車采購項目中標公告,上海萬象汽車制造有限公司(下稱“萬象汽車”)成功斬獲52輛燃料電池客車訂單,中標金額14038萬元,從公示內容來看,相關車型由康明斯新能源動力(上海)有限公司(下稱“康明斯”)進行配套,燃料電池系統的額定功率達到了125kW,續航里程650KM。根據要求,合同簽訂后45日內完成上牌交付,并通過招標人驗收。
金龍聯合汽車工業(蘇州)有限公司、宇通客車股份有限公司等車企均參加了此次的招投標,兩家車企擬分別選擇捷氫科技和重塑科技作為配套商。此次萬象汽車聯合康明斯成功中標上海燃料電池汽車也標志著康明斯正式進軍國內燃料電池汽車產業。
全球柴油機巨頭的跨界
百年老店康明斯是全球最大的獨立發動機制造商,目前業務涵蓋了發動機、配電、零部件、動力系統和新能源等五個部分,其中,柴油動力業務廣為人知,最具行業影響力。在全球動力電氣化、能源清潔化發展趨勢確立的背景下,康明斯的傳統內燃機業務轉型勢在必行。
2019年,康明斯聯合AP以15美元/股、約2.9億美元對價完場對加拿大知名企業Hydrogenics水吉能的控股收購,其中,康明斯股份占比81%,屬于控股股東。2021年,康明斯以氫產業領先者身份對外提供成熟電解水制氫、燃料電池、儲氫罐等產品和服務,可見,通過技術并購讓康明斯順利完成大象轉身并快速進入技術領先者行列。而中國必將是未來全球最大的產氫用氫大國,在此背景下,康明斯于2021年9月27日與臨港新片區管委會簽署投資協議,協議表明,康明斯規劃在臨港設立康明斯氫能中國區總部及氫能中國區研發中心總部的雙總部,該項目一期計劃將于2022年底投產使用。
康明斯同時發布了在華氫能戰略。不同于韓國現代、日本豐田在中國奉行的技術保護文化,康明斯氫能中國將秉承產品本土化和長期發展戰略,推動新能源動力事業部的本地化研發和生產,從研發、生產、供應鏈及服務,康明斯新能源動力與中國氫能和燃料電池產業共同成長。從目前來看,康明斯的計劃正在有序開展著。
事實上,康明斯配套的燃料電池汽車已于今年8月在上海成功上險,而相關車型在7月成功登上了工信部推薦目錄。即便上半年上海疫情影響嚴重,但康明斯在整體項目的推進上依舊很快。
上海年度示范條款恐生變?
上海一直是全國經濟開放的代表,這從2021年度燃料電池汽車示范牽頭單位名單也能看出,但去年6家牽頭單位并沒有外資100%控股的企業。氫云鏈獲悉,上海已發布第二年度燃料電池示范城市宣傳及會務服務項目招標,2022年度示范政策或于近期發布。上海受疫情等各方面因素影響,2021年度示范指標完成度較低。
另一方面,上海經信委近日發布了《上海市燃料電池汽車示范應用專項資金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文件指出:市級專項資金應當專款專用,單獨核算,對執行不力及未按計劃足額撥付資金的區,暫停一年燃料電池汽車示范應用有關任務申報。對已取得任務實施資格,但拒不簽署任務合同書的申報單位,4年內不得申報燃料電池汽車示范應用有關任務;對未按要求完成任務目標,最終驗收不通過的,2年內不得申報燃料電池汽車示范應用有關任務。如此政策在國內還屬首例,這或許也從側面反映出了上海乃至全國燃料電池汽車推廣過程中所存在的問題。
隨著上海即將進入下一個示范年度,但目前上海離2025年累計推廣萬輛氫車的目標還較遠,在近兩年預期頻頻落空的背景下,企業的信心和積極性或多或少都有一定的影響。整體來看,上海2022年度示范的細則或發生一定的變化。若上海繼續沿用系統商牽頭的聯合申報機制,對于企業的股東背景等方面或將進一步放開,以引入更多“新鮮的血液”,同時更嚴格的要求或將進一步支撐上海完成年度指標。這對于產業的發展無疑是有利的。
城市公交的承載能力和管理水平是一座城市運行韌性的直接體現。中國交通報4月17日報道,今年1至3月,重慶交通開投集團服務乘客公共交通出行超7億人次,同比增加2.3%,日均客運量781.3萬人次。 在如此高強度運營壓力下,像大廟站這樣的大型換乘公交站點無疑發揮著城市“毛細血管交匯處”的重要作用。市民對于公交車出行的訴求不僅是“時間準”,更希望“站點清楚”“出行方便”。為此,站臺公司在設計與規劃公交站時也在不斷改進。 站臺公司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根據我市路網的建設和變化,乘客人數的不斷調整,我們會常態化地進行客流分析,再結合公交候車、停車的難易程度,市民熱線及多渠道反映的出行需求,實時融入公交線路規劃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