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一汽解放于這兩天舉行了“氫裝上陣E啟藍途”發車儀式,共計有300輛以氫能為動能的電動汽車交付到上海、北京、山西使用。這些氫燃料電動車在交付之后,未來主要被應用于物流、城建等領域,主要用來載貨、自卸和牽引。
可以看得出來,氫燃料電動車目前的使用范圍雖然還是在商用范圍內,但是其從技術層面來說已經頗為成熟了。據官方消息,這些氫燃料電動車的電池發動機效率可達60%,應用多項先進技術,還搭配了新能源智能系統,能夠高效地利用氫能,勝任其在商業活動中的各項任務。
氫燃料電動車,各國重點投資的領域
氫燃料電動車,主要依靠氫元素和氧的化學反應來產生電能,驅動車輛的行駛。和純電動車相似的地方是,他們最終的驅動力都需要依靠電機產生,只不過產能電能的方式不同。換句話來說,純電動車的電能來自于充電,而氫燃料電動車的電能來自于裝載的“氫燃料電池”。
氫燃料電動車相對于傳統的燃油車以及當下盛行的純電動車來說,在產能過程中,只消耗氫氧化學反應所需要的元素,不消耗其他資源,而且,其化學反應所產生的物質只有水,沒有其他污染性物質產生。所以,從環保角度來說,氫燃料電動車是汽車發展史上的一次降維打擊。從能源發展歷史的角度來說,氫燃料電動車幾乎可以代表著能源無窮盡的終極探索。如果氫燃料電動車能夠得以普及,那么困擾人類千年的能源問題便大大得到了緩解。
基于此,不少國家在很早的時候就把氫燃料電池作為重點研究對象,試圖將其成果應用在汽車,發電機等領域,以解決能源問題。像是日,在全世界基本上都被新能源電動車吸引的時候,其卻將目光放在了氫燃料電動車領域,并取得了不小的成就。目前,氫燃料技術比較成熟的以日、韓、美等國家為主,而我們這因為起步較遲等原因,技術稍有落后,一些核心技術差距較大。
氫燃料電動車的未來
純電動車的勁頭還沒過,氫能源電動車就已經越來越多地被提及了。從概念到落地,越來越多的跡象似乎都在,未來的汽車市場,氫能源電動車必然也是主角之一。在今年的北京冬奧會上,我們就使用了816輛氫燃料電動車,專門用于賽區的交通服務,這也是截至到現在,世界上第一次有這么多氫燃料電動車被應用于一項大型活動中。
以目前的趨勢來看,氫燃料電動車在未來成為主流,雖然不說鐵板釘釘,但也是大差不差的事情了。現在我們慢慢占據市場的純電動車,號稱是新能源,對碳中和,保護環境有很多大好處(特斯拉靠碳中和實現盈利)。但在現實之中,純電動車依然帶來了很多污染,比如其電池生產、汽車制造等。實際換算起來,比起燃油車,純電動車的節能效果有限,還需要更長時間的優化。而氫燃料電動車呢,電池方面污染更少,汽車運行過程中更是零污染。所以在,理論階層,氫燃料電動車無疑更被看好。
綜上,氫燃料電動車的未來非常可觀,一旦技術成熟,或以雷霆之勢占領市場,改變汽車格局。
我國發展得怎么樣了
針對氫燃料電動車,有不少國家制定了相應的發展計劃,比如說英,計劃到2030年時,氫燃料電動車的保有量達到160萬輛,而到2050時,其市占率接近一半;美則是計劃到2050年時,氫燃料電動車的市占率能夠達到27%。我們同樣也制定了相應的計劃,并且目標和美相似,到2030年時,氫燃料電動車的保有量達到百萬級別,相匹配的加氫站則達到千座。
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們現在無論是車輛本身,還是加氫站,建造成本都非常高,尤其是后者,幾乎達到傳統燃油汽車的十倍。另外,目前國內對氫能源還沒有建立信任,相關的宣傳也比較少,總體上還處于摸索階段,少有資本投入其中。
所以,我們還需要更多的時間。
城市公交的承載能力和管理水平是一座城市運行韌性的直接體現。中國交通報4月17日報道,今年1至3月,重慶交通開投集團服務乘客公共交通出行超7億人次,同比增加2.3%,日均客運量781.3萬人次。 在如此高強度運營壓力下,像大廟站這樣的大型換乘公交站點無疑發揮著城市“毛細血管交匯處”的重要作用。市民對于公交車出行的訴求不僅是“時間準”,更希望“站點清楚”“出行方便”。為此,站臺公司在設計與規劃公交站時也在不斷改進。 站臺公司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根據我市路網的建設和變化,乘客人數的不斷調整,我們會常態化地進行客流分析,再結合公交候車、停車的難易程度,市民熱線及多渠道反映的出行需求,實時融入公交線路規劃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