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8日,國鐵集團盾構隧道施工技術交流會在東莞召開,中鐵隧道局多項科研成果亮相交流會。
國鐵集團工管中心黨委書記、主任馬明正,副主任孫明智,廈深鐵路廣東有限公司黨委書記、總經理趙利民參加會議。中鐵隧道局集團黨委副書記、總經理易國良參加交流。
在交流會上,馬明正強調要聚焦高質量發展,努力提升鐵路盾構隧道建設水平。一是堅持安全第一,全面提升盾構隧道的施工管理水平;二是堅持守正創新,加強關鍵技術攻關;三是堅持科技引領,努力提高盾構隧道智能建造技術;四是堅持協力合作,形成鐵路隧道建造技術創新強大合力。
趙利民在致辭中表示,在未來攻堅克難的創新實踐中,將把盾構技術這一“國之重器”擦亮成中國高鐵新的亮麗名片,在勇當服務和支撐中國式現代化的“火車頭”新征程中展示鐵路擔當、貢獻鐵路力量、樹立鐵路形象。
會上,易國良作了題為《鐵肩擔當 數智領航 高品質建設鐵路盾構隧道工程》的交流報告。他表示,中鐵隧道局作為我國隧道與地下工程領域的專業局,30年來持續深耕全斷面掘進機領域,依托“三室、兩中心、一站、一會、一期刊”等高端平臺,牽頭研制了我國首臺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盾構機,引領盾構施工從軟質均一地層到軟硬不均復雜地層、從穿山越嶺到穿江越洋轉變。針對鐵路盾構隧道特有的工程特點,中鐵隧道局在國家各領域重大工程的建設歷程中研發形成了工程技術類、設備技術類、管理技術類等一系列創新成果,并通過廣深港鐵路、上海機場聯絡線、深江鐵路等工程的實踐應用逐步形成了完備、開放的施工技術體系。中鐵隧道局將在國鐵集團的堅強領導下,安全、優質、高效地推進隧道工程建設,不忘初心、砥礪前行,為我國鐵路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
會前,馬明正一行先后來到中鐵隧道局深江鐵路珠江口隧道智慧管控中心、刀具研修中心、聯創共建文化長廊以及隧道主井口等觀摩點,了解了項目工程概況、施工重難點以及工程進展,觀看了中鐵隧道局“八大智能”隧道智能建造宣傳片。詳細了解了前裝式刀筒、掌子面實時反演系統、盾尾密封試驗臺等12項自主科研成果。同時,觀看了中隔墻智能拼裝機器人、隧道智能綜合檢測車、箱涵智能拼裝機器人等智能化技術成果展示,詢問了相關技術細節、設備運行指標等。馬明正對中鐵隧道局取得的科研成果和創新氛圍給予了充分肯定,并在技術人員的介紹和引導下,按下了項目“大灣區號”盾構機智能掘進啟動鍵,開啟盾構隧道收官一環的掘進施工。
國鐵集團工管中心相關處室負責人,各鐵路局、鐵路公司、設計院共計八十余人參加此次會議。
城市公交的承載能力和管理水平是一座城市運行韌性的直接體現。中國交通報4月17日報道,今年1至3月,重慶交通開投集團服務乘客公共交通出行超7億人次,同比增加2.3%,日均客運量781.3萬人次。 在如此高強度運營壓力下,像大廟站這樣的大型換乘公交站點無疑發揮著城市“毛細血管交匯處”的重要作用。市民對于公交車出行的訴求不僅是“時間準”,更希望“站點清楚”“出行方便”。為此,站臺公司在設計與規劃公交站時也在不斷改進。 站臺公司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根據我市路網的建設和變化,乘客人數的不斷調整,我們會常態化地進行客流分析,再結合公交候車、停車的難易程度,市民熱線及多渠道反映的出行需求,實時融入公交線路規劃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