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8日,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獲悉,全國首個大規模沼氣制氫加氫一體化項目——瀚藍可再生能源(沼氣)制氫項目已于日前在佛山市南海區正式投產,年產氫氣約2200噸。結合氫能工業、交通運輸等領域的應用,對傳統能源的替代效應,預計可減少二氧化碳排放近100萬噸。
該項目由瀚藍環境股份有限公司投資建設,項目投產不僅標志著瀚藍氫能業務“制、加、輸、用”一體化實現全面貫通,也將有效緩解佛山當地的氫源供應問題,并逐步降低用氫成本。
“氫荒”制約產業化、商業化、市場化
早在2012年,廣東省就將新能源汽車產業列為八大產業發展重點之一。“雙碳”戰略目標下,2021年3月,國家印發《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明確將氫能列為前沿科技和產業變革重要領域,謀劃布局一批未來產業。
兩個大背景下,已提前布局氫能產業十余年的佛山市抓住先發優勢,將氫能作為新能源汽車產業的重要發力點,出臺了《佛山市氫能源產業發展規劃(2018—2030年)》等系列政策文件,著力推動氫燃料電池研發生產及整車制造,制氫、加氫基礎設施建設,氫燃料電池公交車、物流車推廣應用。
經過十多年持續深耕布局,南海已經集聚超150多家企業和機構,形成以仙湖實驗室為塔尖的金字塔式的創新生態,成為國內氫能產業鏈最為完整、示范場景最為豐富、配套設施最為完善、政策體系最為完善的縣級區域之一,正全力進擊“中國氫能產業第一區”,打造國際知名的自主氫能技術先行地、高端氫能產業集聚地、先進氫能社會示范區。在2023世界氫能技術大會(WHTC2023)上,南海區被授予“中國氫能產業之都”稱號。
但氫氣資源不足、氫氣供應嚴重短缺和價格居高不下,以及氫能應用場景還未豐富等發展瓶頸始終未能得到根本性改善,影響了氫能產業在本地的產業化、商業化、市場化進程。
兩年前,佛山“缺氫”的新聞曾在業內引起廣泛討論。作為國內氫燃料電池汽車和加氫站規模最大的城市之一,佛山面臨著嚴重的氫能短缺問題。
根據佛山市提供的數據,當年,佛山全市已開通29條氫能公交線路,購置上牌氫能公交車1000輛,投運氫能物流車448輛,氫能客車3輛。每日氫需求量在16-18噸,但是當地供應量只有5噸。
雖然當年的“氫荒”主要原因是受疫情影響所致,但也暴露出佛山氫能在本地產業化面臨的短板。當時,南海區乃至佛山市只有華特氣體可以生產氫氣,氫氣產能僅為1噸/天左右,且主要用于工業生產,其余加氫站的氫氣是從廣州、江門、東莞、珠海等周邊地區外購。
“氫荒”之痛讓佛山加快構建穩定、可持續的氫能供應體系,大力推動規模化集中制氫、制氫加氫一體化、液氫儲氫加氫站,以及氫能儲運關鍵核心技術與裝備科研示范及產業化等項目。
瀚藍可再生能源(沼氣)制氫項目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應運而生。
項目可年產氫氣2200噸
瀚藍環境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專注于環境服務產業的上市公司(股票代碼:600323),業務領域涵蓋固廢處理、能源、供水、排水等,是中國環境企業十強(2022年排名第7位)、連續九年被評為全國固廢處理十大影響力企業。
(沼氣)制氫項目之所以能落地,就在于瀚藍環境強大的固廢處理能力。
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在現場看到,項目選址在瀚藍南海獅山LNG儲配站所屬地塊內,毗鄰南海固廢處理環保產業園,后者有一個餐廚垃圾項目及三個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利用南海固廢處理環保產業園內餐廚垃圾、滲濾液產生的沼氣,以及綠色工業服務中心鋁灰處理項目中的富氫氣體作為原料氣制氫。該項目是全國首個大規模餐廚垃圾沼氣制氫加氫一體化項目,年產約2200噸氫氣,可極大緩解當前佛山的用氫需求。
“利用餐廚垃圾產生的沼氣作為原料,不僅有效降低了制氫成本,且生產過程中無增加碳排放,制成的氫氣為綠氫。”據項目負責人介紹,制氫項目結合氫能工業、交通等領域的應用場景,項目達產后預計可減少二氧化碳排放近100萬噸。
而除了制氫,瀚藍環境在加氫方面亦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目前,瀚藍環境在南海區共運營5座加氫站,共計加氫能力4噸/日,其中,桃園加氫站是國內最大的35MPa級別商用加氫站,瑞暉加氫站是全國首座商業化加氫站。瀚藍環境多座加氫站自建成投運起至今穩定運營,截至2023年8月底累計加氫量1376噸,累計加氫15.43萬車次。2022年,瀚藍環境加氫站累計加氫車次與加氫量位列同類企業全國第二。本項目建成后,將與隔壁的桃園加氫站通過氫氣管道連通,進一步有效降低制氫和運輸成本。同時,可根據銷量定產量,可將富余的沼氣制天然氣進入天然氣管網。
而在應用端,在南海區已有包括公交車、物流車、乘用車等成熟的用氫場景基礎上,瀚藍環境于去年在南海區內率先推廣使用氫能環衛車,目前已投運54臺氫能環衛車,包括后裝壓縮車、高壓清洗車、灑水車、洗掃車、掃路車,應用于地面清掃、垃圾收運、城市管道清理等多個作業領域。
(沼氣)制氫項目的正式投產,標志著瀚藍環境成功將餐廚處理、沼氣制氫、加氫服務、環衛及收運車氫能化運營等產業和環節打通,真正實現氫氣“制、加、輸、用”一體化模式。
上述負責人介紹,未來,瀚藍環境將高標準運營該項目,探索關鍵技術的突破,進一步提高運營效率,發揮減污降碳協同效應,推動實現碳達峰碳中和及“無廢城市”建設目標,助力我國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此外,還將推動瀚藍下屬環衛車輛使用氫能,同時積極探索工業等領域的應用。
特別推薦:國際氫能與燃料電池展現場參觀報名
城市公交的承載能力和管理水平是一座城市運行韌性的直接體現。中國交通報4月17日報道,今年1至3月,重慶交通開投集團服務乘客公共交通出行超7億人次,同比增加2.3%,日均客運量781.3萬人次。 在如此高強度運營壓力下,像大廟站這樣的大型換乘公交站點無疑發揮著城市“毛細血管交匯處”的重要作用。市民對于公交車出行的訴求不僅是“時間準”,更希望“站點清楚”“出行方便”。為此,站臺公司在設計與規劃公交站時也在不斷改進。 站臺公司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根據我市路網的建設和變化,乘客人數的不斷調整,我們會常態化地進行客流分析,再結合公交候車、停車的難易程度,市民熱線及多渠道反映的出行需求,實時融入公交線路規劃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