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運輸是國民經濟基礎性、戰略性、先導性產業,不僅是創新技術集中應用的產業,也是人民群眾獲得感最強的領域之一。近日,二十大報告再次提出,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堅持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推進新型工業化,加快建設制造強國、質量強國、航天強國、交通強國、網絡強國、數字中國。自2019年底啟動交通強國建設試點工作以來,交通運輸部已組織68家試點單位開展了367項試點任務,覆蓋綜合立體交通網絡、5G車路協同等重點領域。
開展交通強國建設試點工作,是落實《交通強國建設綱要》和《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規劃綱要》、加快建設交通強國的重要抓手。隨著新基建的全面鋪開,自動駕駛、智能網聯、智慧高速、軌道、民航等各領域,都呈現出深度數實融合的發展態勢。
交通強國試點數字化成效明顯
如今,我國綜合交通網突破已600萬公里,成為世界上交通運輸最繁忙的國家之一。從2021年交通運輸部數據來看,平均每天約有超過6.9萬艘次船舶進出港,飛機起降2.68萬架次,快件處理接近3億件。高峰時,平均每天鐵路開行旅客列車超過1萬列,高速公路流量超過6000萬輛次。 根據交通強國的建設要求,到2035年,我國將基本建成“人民滿意、保障有力、世界前列”的交通強國,到2050年全面建成交通強國,實現“人享其行、物優其流”。作為一項長期國家戰略,交通強國的建設也采取了分步驟、試點推進的模式。
在推進過程中,行業、地方、企業、高校等廣泛參與,形成交通強國建設合力,推動交通運輸高質量發展。其中,百度、騰訊、華為等一眾互聯網科技企業都在發揮技術優勢,推動大數據、互聯網、人工智能等新技術與交通行業深度融合,助力交通行業數字化發展。百度專注自動駕駛,先后聯合有關部門發布行業標準,打造技術生態;騰訊提出“實時孿生+交通OS”雙輪驅動的交通數字化升級方案,為高速、民航、軌道交通等各個賽道提供數字助力;華為則是在高速、汽車等方面,建造“高速智能體”,迎接產業蝶變。
產業數字化升級深入交通各個領域
我國高速公路網日益擴張,智慧高速數字化建設如火如荼。在交通強國建設試點、成都市第二繞城智慧高速公路西段項目中,蜀道集團聯合騰訊,共同打造出了基于高速OS的物聯平臺,建立統一的物聯接入標準,高效利用成都二繞西路側原有及新建的感知設備,探索形成覆蓋感知、計算、管控和服務等全鏈條的數字解決方案,打造出雷達為主、視頻為輔的全天候多源融合感知系統,為用戶提供“上帝視角”,助力成都二繞高速公路降本增效和智慧升級。
成都二繞數字孿生技術支持全天候感知、車道級孿生
軌交領域,在交通強國戰略和建設大灣區的背景下,廣州地鐵與騰訊合力打造出穗騰OS系統,成為全國首創性的軌道交通操作系統。目前,穗騰OS 2.0目前已經在“大灣區最快地鐵”的18號線、22號線示范運營。據測算,如今地鐵部分應用開發周期能縮短75%、新線路檢修人員配員可減少一成多、原本要1個小時才能完成的巡站工作,現在10分鐘即可完成。專家指出,穗騰OS在城市軌道交通運營管理、服務模式以及資產管理等維度一體化、協同化和智能化方面具有首創意義,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廣州地鐵聯合騰訊打造的穗騰OS 2.0
智能網聯方面,目前我國已建成江蘇(無錫)、湖南(長沙)、天津(西青)、重慶(兩江新區)國家級先導區四個,深圳、柳州、成都、襄陽等也在積極實施先導區建設。其中,天津(西青)車聯網先導區現已建成18個重點、101個細分的車聯網場景應用。在騰訊等生態合作伙伴的共同努力下,所有車聯網應用場景都被集成到手機上,所有駕駛者能通過微信、小程序等渠道,享受到全天候的車路協同服務。
在我國西部首個“碳中和”先導區重慶(兩江)車聯網先導區建設過程中,先導區聯合騰訊等企業,利用數字孿生、泛V2X等技術,結合重慶交通特點,打造出城市級MaaS出行平臺,搭建數字孿生大屏等,有力提升交通出行服務能力和交通安全水平,助力重慶建設全國領先智能網聯生態。
騰訊智慧交通參與建設的重慶(兩江)國家級車聯網先導區數字孿生平臺
持續挖掘數字技術價值,構建行業生態
據交通運輸部消息,試點任務中,設施領域占28%,技術領域占35%,管理領域占23%,服務領域占14%。其中技術領域占比最大,可見其重要程度。
總結近年有關部門發布的政策文件,“科技創新”“數字技術”等關鍵詞屢屢被提出。如《交通領域科技創新中長期發展規劃綱要》中提出提升基礎設施高質量建養技術水平,發展高效、安全、綠色的新型智慧交通;《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規劃綱要》中提出必須更加突出創新的核心地位,注重交通運輸創新驅動和智慧發展等,都強調科技推動交通運輸行業高質量發展。
智慧交通作為數實融合的典型場景,既是技術創新應用的聚集地,也是民生幸福感的重要支撐。在數字交通發展規劃推動下,數據要素的應用價值和核心驅動力不斷顯現,物理和虛擬空間的交通運輸活動不斷融合,數字孿生等技術也成為未來交通智慧化升級的關鍵技術。
例如,在公路試點領域,基礎設施數字化仍是未來建設重點,數字孿生技術將在公路安全信息服務、養護維護、應急保障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在港口方面,港航和物流作業的自動化,也成為數字孿生技術應用的重要領域。
相信隨著試點建設的加速、技術設施的數字化水平提升,以及數據連接通路的逐步建立和完善,數字技術的價值將迎來爆發式呈現。
城市公交的承載能力和管理水平是一座城市運行韌性的直接體現。中國交通報4月17日報道,今年1至3月,重慶交通開投集團服務乘客公共交通出行超7億人次,同比增加2.3%,日均客運量781.3萬人次。 在如此高強度運營壓力下,像大廟站這樣的大型換乘公交站點無疑發揮著城市“毛細血管交匯處”的重要作用。市民對于公交車出行的訴求不僅是“時間準”,更希望“站點清楚”“出行方便”。為此,站臺公司在設計與規劃公交站時也在不斷改進。 站臺公司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根據我市路網的建設和變化,乘客人數的不斷調整,我們會常態化地進行客流分析,再結合公交候車、停車的難易程度,市民熱線及多渠道反映的出行需求,實時融入公交線路規劃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