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智能駕駛的最新科研成果,首發的中車無人駕駛微循環巴士小V集智慧、美貌、舒適、安全、便捷于一體,能以L4級高度自動駕駛水平,滿足工業園、公園景區、學校、機場等各園區場景的運營需求。
該車裝載了中車第三代智能駕駛系統,配備激光雷達、超聲波雷達等眾多高科技設備,可通過感知融合、數據融合和定位實現決策控制,完成自動轉向、變道等高度自動駕駛行為,安全性上有著無可比擬的優勢。此外,該車還可通過手機App實現提前預約車輛、家庭組預設、AI智能識別家人身份等智能化服務,而5G遠程駕駛功能則可實現360°無死角全覆蓋,助力高效運營管理。
造型設計方面,該車采用了全新設計語言,流暢的車身線條配以全景式的“太空乘客座艙”,簡潔、時尚,科技感、設計感十足。此外還設置了多層保護屏障,包括乘客緊急制動按鈕,360°全景影像及數據記錄設備等,全方位呵護人車安全。
隨著無人駕駛微循環巴士小V的亮相發布,集車路云一體化的中車智能駕駛園區景區解決方案也正式對外發布?!盎诎敕忾]園區場景,我們以此款無人駕駛微循環巴士為載體,結合自動駕駛系統和車路協同系統,通過智能化管理和分配,打造了智能駕駛園區景區解決方案。”中車電動智能駕駛運營總監朱田介紹,該套方案可在園區內實現便捷接駁、精準停靠,同時,通過車路協同系統提升景區交通的安全性。面向分層云控平臺,還可建立車輛與交通環境的全局精確數字映射,為國內自動駕駛車輛大規模落地運營提供數據參考。
近年來,中車電動成功將世界領先的高鐵電機及其控制系統、變流系統、網絡控制等核心技術,成功應用于新能源商用車領域,打造了基礎元器件——核心部件——系統集成——整車研發與制造——出行服務的新能源商用車全產業鏈。不僅如此,通過整合行業優勢資源,中車電動已經形成了覆蓋公交、園區、環衛等多領域的無人駕駛解決方案,為各領域未來智慧出行提供可靠的產品和技術支撐。
城市公交的承載能力和管理水平是一座城市運行韌性的直接體現。中國交通報4月17日報道,今年1至3月,重慶交通開投集團服務乘客公共交通出行超7億人次,同比增加2.3%,日均客運量781.3萬人次。 在如此高強度運營壓力下,像大廟站這樣的大型換乘公交站點無疑發揮著城市“毛細血管交匯處”的重要作用。市民對于公交車出行的訴求不僅是“時間準”,更希望“站點清楚”“出行方便”。為此,站臺公司在設計與規劃公交站時也在不斷改進。 站臺公司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根據我市路網的建設和變化,乘客人數的不斷調整,我們會常態化地進行客流分析,再結合公交候車、停車的難易程度,市民熱線及多渠道反映的出行需求,實時融入公交線路規劃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