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能源價格暴漲,新能源汽車狂飆突進。
風云際會,誰家正在高歌猛進,冉冉升起,成為全球產業界和消費者萬眾矚目的焦點?
非比亞迪莫屬。
而西安,正是比亞迪深耕了將近二十年的戰略“要塞”。
“全球第一”耀眼光環背后
西安成比亞迪除總部之外的重要產業基地
從3月份宣布停產燃油車,到6月份市值破萬億,“新能源汽車黑馬”比亞迪在短短三個月時間里,創造了不少紀錄。7月3日,比亞迪發布最新產銷數據顯示,6月新能源汽車銷量13.4萬輛,同比增長224%,1-6月累計銷量64.14萬輛,同比增長314.9%,已超越去年全年銷量。
而此前一直作為全球新能源車風向標的特斯拉,根據其7月3日公布的數據顯示,其上半年銷量約為56.47萬輛,同比增長46%;距離2022年整體交付150萬輛的目標仍有很遠。
這也意味著,今年上半年,比亞迪銷量已力壓特斯拉,成為全球銷量冠軍。
企業之爭,背后是國家的產業政策支持。
隨著我國深入實施新能源汽車國家戰略,新能源汽車產業由小變大、由弱變強,成為引領全球汽車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力量。據統計,我國新能源汽車累計銷量從2012年底的2萬輛攀升至今年5月底的1108萬輛,成功突破千萬輛大關。自2015年起,產銷量連續7年位居世界第一。
工信部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我國新能源汽車累計產銷量增長幅度超過2019年全年水平。在新能源乘用車銷量總量中,中國品牌占比達75.1%,比去年同期提高了2個百分點。從數據來看,在新能源汽車市場,中國品牌正在迅速崛起。
企業突圍,背后是城市產業鏈“卡位”的突圍。
比亞迪市值突破萬億,問鼎全球新能源乘用車銷量冠軍的背后,與陜西及西安在汽車產業政策、營商環境以及兼容程度等方面有千絲萬縷的關系。
時間回溯到2003年,比亞迪落戶西安高新區,相繼落子乘用車、商用車、電子、汽車金融、軌道交通和動力電池等全產業鏈業務,布局整車、電池、電機、電控等全產業鏈核心技術。西安,已成為比亞迪繼深圳總部外,發展質量最高、布局產業最全的北方基地。
比亞迪打造供應全國的“超級工廠”
未來所有新能源汽車高級零部件都會在西安生產
純電動客車基地、30GWh動力電池項目、高端智能終端產業園項目、新能源汽車零部件項目……得益于西安良好的營商環境和汽車產業政策,19年來,比亞迪在西安布局項目不勝枚舉。
“我們正建的比亞迪新能源汽車零部件增產擴能項目,將打造供應全國的‘超級工廠’,實現運進來的是原材料,運出去的是整車。”比亞迪西安地區總經理劉振宇介紹說,“未來,比亞迪所有新能源汽車所需的高級零部件都會在這里出現,比亞迪在西安地區的年產量,也將從30萬輛提升到60萬輛。”
據了解,今年5月,在新能源汽車快速增長拉動下,西安比亞迪汽車產量6.6萬輛,環比增長13.5%,同比增長108.2%;1-5月,西安比亞迪汽車產量28萬輛,同比增長146.2%,其中,新能源汽車27萬輛,增長747.8%。
亮眼成績的背后,是比亞迪執著于新能源汽車,不斷積累深厚技術,布局供應鏈,持續創新的結果,也有西安產業基礎、產業政策合力助推的因素。
打造“拳頭”產業
西安成全國重要新能源汽車生產基地
如何推動新能源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在以比亞迪等龍頭企業的帶動下,西安瞄準綠色化、智能化發展方向,著力將新能源汽車打造成西安“拳頭”產業。
作為國內規模最大的新能源汽車生產基地,西安比亞迪生產的“秦”“宋”DMi等系列產品市場銷售需要提前數月訂購才能提車,產銷兩旺。西安吉利秉承“藍色吉利行動”的總體方針,加速電動化布局,持續推出多款新能源汽車,并實現多平臺、多車型混線生產。陜汽掌握有新能源商用車核心技術,研發出混合動力壓縮式垃圾車、插電式混合動力港口車、增程式環衛車等新能源特種車。法士特新能源產品全面覆蓋了卡車及工程機械等應用領域,在新能源重卡市場占有率超過50%。
得益于龍頭企業的帶動,目前,西安新能源汽車已初步形成純電動和混合動力轎車、物流車、環衛車、碼頭牽引車等新能源汽車,CNG、LNG等清潔能源重卡的發展格局。
“西安新能源汽車產業基礎好、起步早、技術強,為近兩年新能源汽車爆發式增長打下了堅實的基礎。2021年,全市產銷汽車63.90萬輛,同比增長28.3%,高于全國行業增速24.9%,產銷量均創歷史最好成績。其中,新能源汽車產銷26.90萬輛,同比增長348.3%。”西安市工信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說,“今年1—5月,面對復雜嚴峻的國內外形勢,西安新能源汽車仍逆勢上揚,產銷27.02萬輛,同比增長748.5%。西安已成為全國重要的新能源汽車生產基地。”
實施五大工程
西安促進新能源汽車產業做大做強
新能源汽車的爆發式增長,除了車企本身的努力外,城市產業政策對新能源汽車的發展,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推動作用。
2017年,陜西以建成全國重要的新能源汽車產業基地為目標,提出了“300萬輛”的產能計劃。同年,西安的汽車制造業產值首次突破千億大關,成為西安工業首個千億級產業。
2018年,西安連續出臺《西安市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18~2025年)》《西安市汽車產業鏈發展推進方案(2018~2025年)》和《關于推進汽車產業發展的若干政策意見》等一系列文件,都著力打造新能源汽車之都。
為搶占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新高地,西安市近期又重點出臺《關于加快推動新能源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提出到2025年,全市新能源乘用車基本形成高、中、低端全覆蓋,純電動與混合動力多路線,轎車和SUV全系列發展的格局;將西安打造成全國一流的新能源汽車產業基地,產銷規模穩居全國前列。
今年3月第十四次黨代會以來,政策助力疊加市場“風口”,西安市新能源汽車產業更是“迎風而上”。“西安成立了乘用車(新能源)產業鏈提升工作專班,由市級領導擔任鏈長,編制并發布《西安市乘用車(新能源)產業鏈提升方案》。”西安市工信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說。
目前,西安正在通過實施壯大整車“增鏈”、新能源汽車“強鏈”、研發創新“補鏈”、重點領域“延鏈”、供應鏈“穩鏈”五大工程,全力貫通產業鏈和供應鏈。首先,做大做強動力電池產業,加快比亞迪刀片等新型動力電池項目建設,力爭到2025年,全市汽車動力電池形成配套西安、供應全國,產銷規模居全國前列的發展格局;培育拓展產業鏈體系,圍繞整車需求牽引,加快引進培育一批國內外知名的電動、電機、電控系統等“三電”核心部件企業,以及車聯網、車規級芯片、汽車電子電器等關鍵核心部件企業,形成自主可控、層級合理的新能源汽車產業鏈體系;構建關鍵零部件產業集群,力促一批新能源汽車配套企業聚集發展,打造1—2個國內外具有較大影響力的關鍵零部件產業集群。據悉,投資150億元的比亞迪零部件產業園,作為陜西省和西安市重大項目,目前正在夜以繼日的建設中。
城市公交的承載能力和管理水平是一座城市運行韌性的直接體現。中國交通報4月17日報道,今年1至3月,重慶交通開投集團服務乘客公共交通出行超7億人次,同比增加2.3%,日均客運量781.3萬人次。 在如此高強度運營壓力下,像大廟站這樣的大型換乘公交站點無疑發揮著城市“毛細血管交匯處”的重要作用。市民對于公交車出行的訴求不僅是“時間準”,更希望“站點清楚”“出行方便”。為此,站臺公司在設計與規劃公交站時也在不斷改進。 站臺公司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根據我市路網的建設和變化,乘客人數的不斷調整,我們會常態化地進行客流分析,再結合公交候車、停車的難易程度,市民熱線及多渠道反映的出行需求,實時融入公交線路規劃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