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2日,中鐵十四局承建的廣澳港區鐵路項目汕頭海灣隧道首模二襯順利澆筑,這也是廣澳港區鐵路全線首個成功澆筑的隧道二次襯砌,標志著汕頭海灣隧道正式進入多工序循環施工階段。
首模二襯順利澆筑保證了隧道內整體受力和圍巖地層的穩定,不僅為后續二襯施工作業拉開了帷幕、打開了新局面,也為全面保障施工安全、提升施工質量、加快施工進度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從二襯臺車拼裝到二襯首件順利澆筑,共用時1個月,較預計提前兩周完成。”據該項目總工林浩介紹說,為保證二襯臺車順利拼裝,項目部克服隧道內斜井大坡度運輸、洞內拼裝空間受限等條件,積極協調廠家委派專業安裝團隊,在安裝過程中,項目部安排專職安全員全程盯控拼裝作業。
在首模二襯澆筑前,積極組織各部門及施工隊伍,詳細進行安全、技術交底,確保工序清晰,卡控好隧道防水板鋪掛及鋼筋安裝、預埋件安裝、二襯臺車定位、混凝土拌制以及現場澆筑等要點,安排部署現場負責人、技術主管、技術員、安全員、測量員、材料員等人員全程盯控二襯施工作業。
同時,該項目積極開展“質量月”活動,施工過程嚴格執行“三檢制”,通過每天在現場召開碰頭會,及時研討解決現場施工難題,質檢員、領工員24小時輪值旁站,確保各道工序的施工安全、質量和施工過程全面受控。
據介紹,廣澳港區鐵路位于廣東省汕頭市,北起廣梅汕鐵路汕頭北站,南至廣澳港區,在汕頭站汕頭端接軌,經汕頭灣向西南經過龍湖區、濠江區進入廣澳港區,線路全長約17公里。其中,全長9965米的汕頭海灣隧道是國內首條客貨共線的海底隧道,也是該項目的控制性工程,該隧道地震基本烈度分區為8度,穿越20處斷層破碎帶,地質結構復雜,安全風險極高,施工難度大。隧道采取盾構法和礦山法施工,礦山段隧道施工輔助坑道為2座斜井,本次首模二襯澆筑即在此隧道內的一號斜井處。
項目建設成后,將有利于汕頭港擴大北向輻射縱深,為周邊省市提供便捷的入海通道,同時也為區域物資要素高效集疏提供便利條件,對打造東南沿海現代化港口城市具有重要意義。
城市公交的承載能力和管理水平是一座城市運行韌性的直接體現。中國交通報4月17日報道,今年1至3月,重慶交通開投集團服務乘客公共交通出行超7億人次,同比增加2.3%,日均客運量781.3萬人次。 在如此高強度運營壓力下,像大廟站這樣的大型換乘公交站點無疑發揮著城市“毛細血管交匯處”的重要作用。市民對于公交車出行的訴求不僅是“時間準”,更希望“站點清楚”“出行方便”。為此,站臺公司在設計與規劃公交站時也在不斷改進。 站臺公司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根據我市路網的建設和變化,乘客人數的不斷調整,我們會常態化地進行客流分析,再結合公交候車、停車的難易程度,市民熱線及多渠道反映的出行需求,實時融入公交線路規劃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