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0日上午,在南京市秦淮區銀龍路附近秦淮河特大橋29號墩施工現場,隨著旋挖鉆機緩緩啟動,標志著南京至蕪湖鐵路擴能改造工程首根樁基順利開鉆,該項目進入線下主體工程實質性施工階段。
秦淮河特大橋是寧蕪鐵路擴能改造工程南京市區外繞改線段的重要組成部分,全長3690米,跨越秦淮河道和多條市政道路,地質條件復雜,上部結構跨越形式和工法多,施工組織難度大。跨越秦淮河(75+136+75)m連續梁拱是大橋建設施工的重難點,本次開鉆的首根樁基是該橋29號墩4號樁基,直徑1米,設計樁長39.5米,采用旋挖鉆成孔方式施工。
為安全優質高效推進項目建設,建設單位加快推進建設用地征拆和管線遷改等工作力度,科學安排施組,明確節點目標;施工單位快速進場、高標開局,科學編制方案,強化資源配置,加快駐地、便道、拌和站、試驗室等設施建設,為首樁順利開鉆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寧蕪鐵路以貨運為主,兼顧少量客運,是提升長江經濟帶東段貨運能力的重要基礎設施、沿江鐵路通道的重要組成部分。寧蕪鐵路擴能改造工程北起南京東編組站(不含),經南京市棲霞區、秦淮區、雨花臺區、江寧區進入安徽省馬鞍山市,過當涂縣入蕪湖市,終至蕪湖東站(不含)。改建后線路全長102.2公里,其中南京城區滄波門站至古雄站段為新建外繞改線工程,線路長29.7公里;其余區段進行電氣化擴能改造,改建后正線長度72.48公里。項目建成運營后,將進一步優化區域鐵路網布局,對于加快沿線地區產業結構升級調整、優化城鎮化空間布局、增強路網靈活性等具有重要意義。(省鐵路辦 中鐵上海局 寧安鐵路)
城市公交的承載能力和管理水平是一座城市運行韌性的直接體現。中國交通報4月17日報道,今年1至3月,重慶交通開投集團服務乘客公共交通出行超7億人次,同比增加2.3%,日均客運量781.3萬人次。 在如此高強度運營壓力下,像大廟站這樣的大型換乘公交站點無疑發揮著城市“毛細血管交匯處”的重要作用。市民對于公交車出行的訴求不僅是“時間準”,更希望“站點清楚”“出行方便”。為此,站臺公司在設計與規劃公交站時也在不斷改進。 站臺公司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根據我市路網的建設和變化,乘客人數的不斷調整,我們會常態化地進行客流分析,再結合公交候車、停車的難易程度,市民熱線及多渠道反映的出行需求,實時融入公交線路規劃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