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日,在濟鄭高鐵長清黃河特大橋的建設現場,叉車來回穿梭,工人正在進行緊張的橋面附屬施工。從高處俯瞰,大橋主體工程已全部建設完成,塔身靜立在湍急的黃河水中,宏偉壯觀,塔身兩側的斜拉索設計又為大橋增加了獨特設計感,秀麗美觀。
3月1日下午2點,“拼經濟 看項目”第三站來到由山東省路橋集團承建的濟鄭高鐵長清黃河特大橋建設現場,探訪濟鄭高鐵如何跨越母親河。
新建濟南至鄭州高速鐵路(山東段)正線線路全長168.403km,設計時速350Km/h,正線橋梁長度158.485km,占線路總長的94.1%。車站共設5座,分別為接軌站濟南西站、長清站、茌平南站、聊城西站和莘縣站。建成后,濟南至鄭州的通行時間將縮短至1個半小時,構建起中原與沿海的便捷通道,有效促進沿黃經濟高質量發展。
據山東省路橋集團有限公司鐵路工程公司黨委書記、副總經理、濟鄭高鐵項目經理叢炳剛介紹,由山東省路橋集團有限公司承建的鄭濟鐵路長清黃河特大橋跨黃河主橋及引橋,線路全長5.15km,全線設計4聯支架現澆連續梁,21聯3×56m節段拼裝連續梁,跨黃河主橋1聯矮塔鋼筋混凝土斜拉橋。
“目前項目管段內已全面復工,全線主體工程已建設完成,正在進行橋面附屬施工,確保黃河主橋無砟軌道施工按計劃進行。”叢炳剛介紹。
特別值得注意的是,作為濟鄭高鐵全線唯一控制性重難點工程,黃河特大橋是我國首個采用鋼筋混凝土結構跨越黃河下游的高速鐵路橋,也是我國在建鐵路單聯最長、規模最大的預應力鋼筋混凝土五塔斜拉橋。
山東省路橋集團有限公司鐵路工程公司濟鄭高鐵項目副經理陳鈺告訴記者,濟鄭高鐵長清黃河特大橋跨越黃河邊灘,根據黃河防洪評價批復意見,黃河邊灘范圍橋梁跨度不應小于55m,然而原有技術無法實現50米以上跨度整孔預制梁的運輸和架設,并且傳統的現澆支架工藝占地面積大、施工周期長、環境污染重。
因此,項目創新首次采用了多聯3×56m節段預制拼接連續梁施工工藝。這是國內首次大規模建設的全膠拼連續梁橋,也是目前世界上350km/h高速鐵路中規模最大、工藝最新的等跨節段拼裝連續梁項目。
“3×56m節段拼裝連續梁單聯梁全長167.85m,由37個梁段膠接拼裝組成。與以往濕接縫工藝現澆混凝土不同,本項目采用全膠拼無濕接縫的新工藝、剪力鍵新結構、逐跨拼裝等創新設計和創新施工技術。”
陳鈺表示,連續梁全聯節段預制在預制場內流水線生產,具有節能環保、整體施工質量高、線上線下可同步施工等優點,全膠拼逐跨拼裝工藝,機械化程度高,工期是傳統掛籃懸臂澆注施工工期的1/4~1/3,實現了連續梁梁部預制拼裝率100%,為國內高鐵首創。
城市公交的承載能力和管理水平是一座城市運行韌性的直接體現。中國交通報4月17日報道,今年1至3月,重慶交通開投集團服務乘客公共交通出行超7億人次,同比增加2.3%,日均客運量781.3萬人次。 在如此高強度運營壓力下,像大廟站這樣的大型換乘公交站點無疑發揮著城市“毛細血管交匯處”的重要作用。市民對于公交車出行的訴求不僅是“時間準”,更希望“站點清楚”“出行方便”。為此,站臺公司在設計與規劃公交站時也在不斷改進。 站臺公司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根據我市路網的建設和變化,乘客人數的不斷調整,我們會常態化地進行客流分析,再結合公交候車、停車的難易程度,市民熱線及多渠道反映的出行需求,實時融入公交線路規劃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