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沖突爆發后,為減少對俄羅斯天然氣和石油的依賴,德國希望找到降低能源消耗的方法,并推動更多人乘坐公共交通出行。據彭博社28日報道,今年夏天德國將降低全國公共交通票價,這項措施日前已得到德國議會批準。從6月1日開始的3個月,德國所有地鐵、公共汽車、有軌電車和地區性列車的月票只需9歐元(約合人民幣64元)。
這意味著柏林的通勤者每月最多可節省98歐元,而漢堡地區的通勤者最多可節省105歐元。德國大小城市的居民均可購買此全國通用的月票。盡管9歐元月票無法乘坐速度更快的城際列車,但持票人依舊可以搭乘地區性列車前往德國任意一座城市。
然而,此降價措施也遭受到一些批評。一些人擔心廉價車票會使火車超載并加劇運輸網的壓力。高需求也將迫使德國鐵路公司雇用更多臨時員工,并在暑假期間向現有工人支付額外費用。
城市公交的承載能力和管理水平是一座城市運行韌性的直接體現。中國交通報4月17日報道,今年1至3月,重慶交通開投集團服務乘客公共交通出行超7億人次,同比增加2.3%,日均客運量781.3萬人次。 在如此高強度運營壓力下,像大廟站這樣的大型換乘公交站點無疑發揮著城市“毛細血管交匯處”的重要作用。市民對于公交車出行的訴求不僅是“時間準”,更希望“站點清楚”“出行方便”。為此,站臺公司在設計與規劃公交站時也在不斷改進。 站臺公司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根據我市路網的建設和變化,乘客人數的不斷調整,我們會常態化地進行客流分析,再結合公交候車、停車的難易程度,市民熱線及多渠道反映的出行需求,實時融入公交線路規劃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