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個二維碼就能“一鍵救援”;收費站全程無人值守,10秒以內完成自助繳費通行;施工人員戴上“4G安全帽”,隨時掌握施工現場實時畫面……最近,合肥繞城高速北環段變得更“智慧”了。合肥市乃至全省首個掃碼一鍵報警、微信準確定位、信息自動登記的智慧高速公路系統上線的同時,全市首座無人智慧收費站也已啟用。
掃個碼就能實現“一鍵救援”
“你好,我車子在路上發生了交通事故,需要救援。”“請問您事故發生在什么位置呢?”“我也不知道在哪里,旁邊有……”合肥北環高速公路有限公司信息中心主任尹曉江告訴記者,過去,在合肥北環高速綜合調度中心經常會接到類似的報警電話,對于常規報警方式,不僅撥通救援電話耗時長,弄清楚當事人所處的位置一般也要三四分鐘,進而導致事故處置效率低,延誤了救援時機,可能還會引發二次事故。
合肥北環高速全長41.077公里,西起合肥西樞紐與合淮阜高速連接,東至肥東縣路口樞紐接合徐南高速,是合肥繞城高速公路的一部分。
如今,在合肥北環高速邊護欄上每隔30米就設置一個二維碼,總數量達到了2700個。一旦駕駛員行駛過程中發生了各種突發情況,只要用手機掃描護欄上的二維碼后即可進入救援填報頁面,司乘人員只需要填寫手機號、選擇事件類型(車輛故障、交通事故)和車輛類型(客車、貨車、營運大客、危化品車輛),選填有無人員受傷等,之后即可提交救援。亦可掃碼直接提交救援,系統將會自動獲取路段、方向、樁號等信息。
記者了解到,“一鍵掃碼救援”系統是合肥市首個實現掃碼一鍵報警、微信準確定位、信息自動登記的智慧高速公路系統,將過去“被動式救援轉變為主動式救援”,形成了路段二維碼精準布控、司乘掃碼快速報警、施救隊伍接報救援的快速化、流程化服務體系。自2023年8月1日系統啟用以來,掃碼救援使用率已達90%以上。
合肥首座無人智慧收費站啟用
全程無人值守,10秒以內完成自助繳費通行……2023年12月29日,隨著最后一臺“無人智慧發卡機”安裝調試完成,標志著合肥首座無人智慧收費站——三十頭收費站,面向社會正式啟用。
三十頭收費站共設“三進五出”8條車道,采用“ETC專用車道+入口自助發卡機+出口自助繳費機”模式,將“物聯網、大數據、云AI識別、激光檢測、智能運維”等新興技術與傳統高速公路收費系統充分融合應用,建設了自助收費、發卡系統,車道特情集中處置系統。同時通過廣場引導標線標牌,安全島面人工草坪、邊緣油漆等方式提升收費站整體形象及服務功能,為司乘提供更加便捷溫馨的出行體驗。
當車輛駛入自助繳費車道時,自助繳費機可根據車輛車型和停靠位置進行自主定位伸縮并語音提示司機投卡,司機只需將CPC卡投入卡槽中,顯示屏和語音將同步提示繳費金額,掃碼支付完成繳費后即可自助領取發票。設備有上下兩個操作工位,適應不同車型的車輛。
遇到問題,司機可按下“幫助”鍵請求收費站工作人員處理。通過觀察,每輛車自助繳費通過時間平均約10秒,相比傳統混合人工車道節約了近一半時間,極大便捷了市民出行。
施工人員戴上了“4G安全帽”
你能想象通過在涉路施工現場擺放“智能錐桶”,施工人員佩戴“4G安全帽”等設備,與后臺監控相連接后,就能隨時掌握施工現場實時畫面,確保現場安全穩定可控嗎?
前方數據傳回后,在后方涉路施工安全管控標準化平臺上,可以清晰地看到具體哪個位置在施工,路面情況如何等。
據了解,高速公路涉路施工安全監管并不簡單,采用實時監控后,解決了路段涉路施工多線作業監管不全面、單處施工作業監管資源無法整合、涉路施工管理無法流程化等問題。
城市公交的承載能力和管理水平是一座城市運行韌性的直接體現。中國交通報4月17日報道,今年1至3月,重慶交通開投集團服務乘客公共交通出行超7億人次,同比增加2.3%,日均客運量781.3萬人次。 在如此高強度運營壓力下,像大廟站這樣的大型換乘公交站點無疑發揮著城市“毛細血管交匯處”的重要作用。市民對于公交車出行的訴求不僅是“時間準”,更希望“站點清楚”“出行方便”。為此,站臺公司在設計與規劃公交站時也在不斷改進。 站臺公司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根據我市路網的建設和變化,乘客人數的不斷調整,我們會常態化地進行客流分析,再結合公交候車、停車的難易程度,市民熱線及多渠道反映的出行需求,實時融入公交線路規劃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