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暑是夏季的常見病,高溫下處于通風不暢環境中更是容易引發。輕度中暑者會感覺頭暈頭痛、口干舌燥,體溫迅速升高、心跳加速、面部發紅,嚴重者甚至會昏迷。中暑者體溫過高是最明顯的發病信號,一般其腋下溫度可達到41℃。此時患者應迅速轉移到陰涼通風處,解開上衣扣、平臥休息。如遇乘客發生此類癥狀,最好立即撥打120送醫院治療;駕駛員要注意夏日多喝水、不熬夜、勞逸結合。
夏日消化系統疾病,是發病率較高的病癥,如腸炎、痢疾等。建議公交駕駛員夏季用餐要注意飲食衛生,杜絕生冷食物,并可在車上配帶藿香正氣膠囊、黃連素、諾氟沙星等常用消炎藥品,以備不時之需。
高溫下駕車,駕駛員易心情煩躁,一旦遇到外界情況刺激,如:對方車輛擠壓占道等不文明的交通現象,容易引起“路怒”,發生行為過激。作為道路交通服務窗口,建議公交駕駛員平穩行車、堅守職業道德,遇到外部的交通擁堵等問題,多想想家里等你回家的親人,這些所謂的急躁情緒也就可以自行排解。
高溫天氣容易引起電動機或發動機過熱,因此,高溫天氣應加強對車輛電動機及發動機冷卻系統的檢查、保養,駕駛員每天要認真檢查節溫器、水泵、風扇的工作性能,損壞的應及時修復;要經常檢查車輛的高、低壓線路是否短路或老化,插頭是否松動;蓄電池充電量是否處在正常工作狀態;特別注意檢查輪胎磨損程度和輪胎氣壓等狀況,及時剔除夾雜在輪胎縫隙中的鐵屑、碎石等雜物,延長輪胎壽命。
城市公交的承載能力和管理水平是一座城市運行韌性的直接體現。中國交通報4月17日報道,今年1至3月,重慶交通開投集團服務乘客公共交通出行超7億人次,同比增加2.3%,日均客運量781.3萬人次。 在如此高強度運營壓力下,像大廟站這樣的大型換乘公交站點無疑發揮著城市“毛細血管交匯處”的重要作用。市民對于公交車出行的訴求不僅是“時間準”,更希望“站點清楚”“出行方便”。為此,站臺公司在設計與規劃公交站時也在不斷改進。 站臺公司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根據我市路網的建設和變化,乘客人數的不斷調整,我們會常態化地進行客流分析,再結合公交候車、停車的難易程度,市民熱線及多渠道反映的出行需求,實時融入公交線路規劃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