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1日,2023 EB-PAC全國新能源公交車性能評價賽(以下簡稱“評價賽”)在位于西部(重慶)科學城的招商局檢測車輛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招商車研”)落幕。來自全國11家客車企業17款車型,經過為期3天的激烈角逐,最終6家車企11款車型獲得獎項。
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統計,2022年,我國新能源汽車持續爆發式增長,全年銷售688.7萬輛、市場占有率提升至25.6%。截至2022年底,全國公交車保有量70.32萬輛,其中,新能源公交車占77.2%。截至2022年底,全國公交車運營線路7.80萬條,運營線路總長度166.45萬公里,其中公交專用車道1.99萬公里。
EB-PAC全國新能源公交車性能評價結果發布。受訪者供圖
“目前,新能源公交車技術趨勢為純電+氫能化、智能+網聯化、小型+舒適化。”招商車研新能源中心主任趙永剛在對評價結果解析時介紹,不過也存在著起火、漏電等安全問題,續航里程不穩定,車輛故障頻繁,空調噪音、加速能力遲緩等性能憂慮。
作為新能源公交車領域的一項重要賽事,此次評價賽圍繞節能、里程、動力、舒適、安全等領域,電耗、續駛里程、加速時間、涉水安全、平順性(脈沖輸入)以及人體電磁防護等項目展開激烈角逐,是對中國新能源汽車發展技術水平的一次全面系統檢驗。來自全國11家客車企業17款車型進行了評比,經過為期3天的激烈角逐,最終6家車企11款車型獲得獎項。
趙永剛表示,根據評價結果分析顯示參與檢測的新能源公交車具有以下四個特點,目前新能源公交車小型化趨勢明顯,特別是8-10米段車型;新技術的推廣越來越快,新能源公交車智能化程度顯著提高;綜合技術水平進一步提高,特別是在安全性、舒適性等方面;同類產品不同企業間的技術差距加大,特別是在關鍵核心技術方面。
對此建議,根據產品使用特殊場景需求,加大對特殊場景內使用產品生產過程的監管。同時,建議組委會增加對車內其他位置的低頻磁場發射強度EMC項目及駕駛員操作方面的主觀評價。同時,深度挖掘降低能耗技術,持續優化能耗;進一步提高產品一致性,推進產業發展。
據了解,本屆評價賽與2023中國客車學術年會合并舉辦,來自國內高校、汽車產業和企業界的行業專家就交旅融合、青藏高原客車發展趨勢、公路客運市場現狀及發展趨勢等內容作報告。
城市公交的承載能力和管理水平是一座城市運行韌性的直接體現。中國交通報4月17日報道,今年1至3月,重慶交通開投集團服務乘客公共交通出行超7億人次,同比增加2.3%,日均客運量781.3萬人次。 在如此高強度運營壓力下,像大廟站這樣的大型換乘公交站點無疑發揮著城市“毛細血管交匯處”的重要作用。市民對于公交車出行的訴求不僅是“時間準”,更希望“站點清楚”“出行方便”。為此,站臺公司在設計與規劃公交站時也在不斷改進。 站臺公司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根據我市路網的建設和變化,乘客人數的不斷調整,我們會常態化地進行客流分析,再結合公交候車、停車的難易程度,市民熱線及多渠道反映的出行需求,實時融入公交線路規劃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