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放在公交站里的AED。
“公交站里來來往往的乘客很多,隨著亞運盛會的臨近,還會有更多來自五湖四海的賓客到杭州旅游時乘坐公交。如果有人突發(fā)疾病,有了這套‘急救神器’,就可以應急處置。我們值班駐守在站點,也更心安了。”近日,記者在位于環(huán)城北路上的環(huán)北新村公交站里,看到了一臺全新的自動體外除顫器(AED),站長邵永軍介紹,該設備現已投入使用,隨時保障公交司機和市民乘客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也為今年杭州亞運會的順利舉辦保駕護航。
據國家心血管病中心統(tǒng)計,我國每年約有54.4萬人猝死,心臟驟停是猝死的主要原因之一。人體心臟驟停后,大腦血液中的氧氣含量僅能維持4分鐘,這被急救界稱為“黃金4分鐘”,而救護車往往很難在這個時間內趕到。生死關頭,利用AED對患者進行除顫和心肺復蘇,是最有效挽救猝死的辦法。
目前,在杭州蕭山機場、火車東站等大型交通樞紐內,均可以見到AED的身影。而在公交站內引入該儀器,在杭州則屬首次。
“在公交車站安裝AED,不僅能夠擴大AED的輻射范圍,還能兼顧車內、車外相關的突發(fā)急癥,為乘客、公交司機的安全出行增添了一份堅實保障。”杭州公交集團應急管理部副經理鄭鳴告訴記者,此次一共投入使用25臺AED,其中9臺投放在景區(qū)、商圈等客流及站點規(guī)模較大的公交中心站,如靈隱公交中心站、龍翔橋公交中心站等,其余投放在大型公交停車場內。
設備有了,人員的急救技能水平也要跟上。“3月1日起,杭州公交就對全市14000多名公交車駕駛員開展了應急急救知識的培訓。其中,首批安裝了AED的公交站及停車場的264位工作人員,已通過培訓熟練掌握了心肺復蘇等急救操作,拿到了國際認可的急救證。”“持證上崗”的邵永軍告訴記者。
“經過多輪培訓后,14000多名公交司機面對緊急情況,能夠更高效地完成救護。而且,不僅是在公交站里,在其他地方遇到類似需要幫助的緊急情況,也可以發(fā)揮自身的作用。”鄭鳴表示。
接下來,為方便司機和乘客及時了解AED安裝位置,杭州公交將在各個中心站完善AED定位標識設置工作,加強車站AED位置指引,方便乘客和公交司機在緊急情況下第一時間找到并使用設備。
城市公交的承載能力和管理水平是一座城市運行韌性的直接體現。中國交通報4月17日報道,今年1至3月,重慶交通開投集團服務乘客公共交通出行超7億人次,同比增加2.3%,日均客運量781.3萬人次。 在如此高強度運營壓力下,像大廟站這樣的大型換乘公交站點無疑發(fā)揮著城市“毛細血管交匯處”的重要作用。市民對于公交車出行的訴求不僅是“時間準”,更希望“站點清楚”“出行方便”。為此,站臺公司在設計與規(guī)劃公交站時也在不斷改進。 站臺公司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根據我市路網的建設和變化,乘客人數的不斷調整,我們會常態(tài)化地進行客流分析,再結合公交候車、停車的難易程度,市民熱線及多渠道反映的出行需求,實時融入公交線路規(guī)劃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