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乘坐徐州18路公交車的市民一定會被一輛公交車吸引,這輛車設有小桌子,椅子還是對著擺放的車輛,原來是徐州公交的“卡座”式公交車,全市僅有2輛,目前在新巴士公司18路線運行。
該車車內共計22個座椅,4個愛心座椅,皆為軟座,在接到這輛新車后,駕駛員吳繼猛就想著怎么對車輛進行美化,他首先在車內放置了一些小花,在車廂后方貼上了“永遠跟黨走”的醒目標語。與其他車輛不同的是,這輛車不僅設有小桌子,還有飲水機,在車上配備了一次性杯子方便市民使用,“天氣越來越熱了,公交車上配備了飲水機真是太方便了!”市民王女士說道。這輛公交車吸引了相當多乘客打卡拍照,極大地提升了市民出行體驗。駕駛這輛車的駕駛員是新巴士公司四星級駕駛員吳繼猛,硬件設施升級了,駕駛員的服務也不斷在提升,“請主動給老年乘客讓個座”,“請您站穩(wěn)扶好”,“別著急,我停穩(wěn)了您再站起來。”……一句句暖心的話語是吳繼猛每天都要重復的,就在去年,他抱起行動不便的乘客上下車的暖心善舉被熱心市民拍成了短視頻放到了網絡平臺上。
后續(xù),徐州公交集團將陸續(xù)推出各類主題車廂,豐富車廂文化,將“頭等艙”服務理念植根一線,讓乘客有更好的乘車環(huán)境和乘車體驗。
城市公交的承載能力和管理水平是一座城市運行韌性的直接體現(xiàn)。中國交通報4月17日報道,今年1至3月,重慶交通開投集團服務乘客公共交通出行超7億人次,同比增加2.3%,日均客運量781.3萬人次。 在如此高強度運營壓力下,像大廟站這樣的大型換乘公交站點無疑發(fā)揮著城市“毛細血管交匯處”的重要作用。市民對于公交車出行的訴求不僅是“時間準”,更希望“站點清楚”“出行方便”。為此,站臺公司在設計與規(guī)劃公交站時也在不斷改進。 站臺公司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根據(jù)我市路網的建設和變化,乘客人數(shù)的不斷調整,我們會常態(tài)化地進行客流分析,再結合公交候車、停車的難易程度,市民熱線及多渠道反映的出行需求,實時融入公交線路規(guī)劃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