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日,百度創始人、董事長兼CEO李彥宏在百度Create AI開發者大會(下稱“Create大會”)上表示,“通過對交通網絡的智能化改造,可以把通行效率提升15%至30%。”
李彥宏還預測,“智能交通方案可以使得,2027年之前,中國一線城市不再需要限購限行。2032年之前,靠交通效率的提升,擁堵問題就基本可以解決。”
此次Create大會上,李彥宏以《創新驅動增長,反饋驅動創新》為主發表演講。李彥宏認為,創新的源頭則在于“反饋”,“創新不是閉門造車。創新是你有機會進入市場,不斷獲得用戶和客戶的反饋,摸著‘反饋’過河才能實現的。”
同時,李彥宏強調了基礎軟件的重要性:“必須要把軟件的根扎下去,才能讓創新持續發生,才能讓頂層的商業更加繁榮。”
對于未來,李彥宏以“危機和希望”為關鍵詞,在百度AI作畫平臺一格上,繪制了一幅畫。在他看來,人工智能從今天走向未來的過程中,起起落落還會發生。“所有偉大的企業、偉大的創造者都是一樣,沒有一帆風順,只有不斷地歷經困難再凱旋。困難將會刺激創新,而創新是增長的真正動力。”
“隨著技術應用門檻不斷降低,創造者們將迎來屬于人工智能的黃金10年。”李彥宏稱。
城市公交的承載能力和管理水平是一座城市運行韌性的直接體現。中國交通報4月17日報道,今年1至3月,重慶交通開投集團服務乘客公共交通出行超7億人次,同比增加2.3%,日均客運量781.3萬人次。 在如此高強度運營壓力下,像大廟站這樣的大型換乘公交站點無疑發揮著城市“毛細血管交匯處”的重要作用。市民對于公交車出行的訴求不僅是“時間準”,更希望“站點清楚”“出行方便”。為此,站臺公司在設計與規劃公交站時也在不斷改進。 站臺公司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根據我市路網的建設和變化,乘客人數的不斷調整,我們會常態化地進行客流分析,再結合公交候車、停車的難易程度,市民熱線及多渠道反映的出行需求,實時融入公交線路規劃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