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棗莊市山亭區大力推動城鄉公交服務均等化發展,積極培育城鄉公交發展新動能,全區城鄉公交進入到了便民化、規范化、品質化的新時代。12月12日,山亭區“城鄉公交一體化”主題新聞發布會召開。山亭區交通運輸局黨組成員、副局長趙月勇介紹,目前山亭區已搭建“三級運行體系”,實現公交一體化。
山亭區城鄉公交一體化建設雖然起步晚,2012年底才開通1條城區公交線路,6輛公交車,但發展快、覆蓋廣、反響好,截至目前,共開通公交線路36條,運營公交車輛210余輛,這不僅僅影響著公共出行領域,而且對經濟和社會也潛移默化地產生著深遠的影響。
發布會上,趙月勇說,在公交線路規劃和改造過程中,山亭區交通運輸局堅持優先發展城際公交,開通毗鄰縣間城際公交線路7條;精心規劃城鄉公交,打造了以區駐地為中心連接各鎮街的半小時公交通行網;完善補充鎮村公交,實現所有行政村行有所乘,村村有點;推行定制公交,提供特殊線路、特殊需求、便捷優質的個性化服務,形成了縣際、城鄉、鎮村無縫銜接的公交“三級運行體系”,實現了城際間聯通、城區內暢通、鎮鎮間互通、鎮村間互聯。
山亭境內多山地丘陵,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稱。因此,便捷換乘成為城鄉公交一體化建設的重要內容。趙月勇介紹,山亭區投資7000余萬元,建設區級公交換乘中心一處,實現長途客運、城際城鄉公交、出租車的零距離換乘;利用原有的鄉鎮交管所,按照“站所合一”、“前站后所”模式,投資500余萬元,每個鄉鎮改造公交換乘站一處,突出承上啟下優勢,承接各區(市)發來的縣際公交,換乘各鄉鎮開往各村的公交。投資近400萬元,在所有建制村設立候車站點,為公交換乘終端,讓百姓抬腿上公交。
在換乘站院內設置公交車充電樁和駕駛員休息室,充分滿足人車同步休息、同步“充電”的需求。乘客候車室設有座椅、wifi、茶水點等供乘客免費使用。車輛停放指定待發車區按時準點發車,讓乘客候車無憂。在所有村級候車站點均高標準建設了站點棚,美觀的設計讓站點棚起到了候車和裝飾街道的雙重作用,成為城鄉公交線路上的靚麗風景線。同時,山亭區先后實施了60歲以上老年人、殘疾人、山亭區域內退役軍人免費乘坐區內所有公交車等惠民政策,降低了群眾出行成本。
目前,山亭全區32條公交線路全部開通IC卡(老年卡、學生卡等)、支付寶、微信等三種電子支付方式,使用電子支付出行人次達110萬,使用率達80%以上。今年,又將公交卡統一換發全市互聯互通卡,進一步提升了群眾出行品質。(大眾報業·大眾日報客戶端記者 孟令洋 報道)
城市公交的承載能力和管理水平是一座城市運行韌性的直接體現。中國交通報4月17日報道,今年1至3月,重慶交通開投集團服務乘客公共交通出行超7億人次,同比增加2.3%,日均客運量781.3萬人次。 在如此高強度運營壓力下,像大廟站這樣的大型換乘公交站點無疑發揮著城市“毛細血管交匯處”的重要作用。市民對于公交車出行的訴求不僅是“時間準”,更希望“站點清楚”“出行方便”。為此,站臺公司在設計與規劃公交站時也在不斷改進。 站臺公司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根據我市路網的建設和變化,乘客人數的不斷調整,我們會常態化地進行客流分析,再結合公交候車、停車的難易程度,市民熱線及多渠道反映的出行需求,實時融入公交線路規劃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