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場別開生面的公交競技大賽在黃山公交場站附近拉開帷幕。黃山市公交公司優秀選手與來自全市的其他8家公交企業駕駛員同臺競技,賽出新風采。賽場上,他們競相角逐、施展最高水平;賽場下,他們相互交流共謀進步,洋溢著對未來的自信與憧憬。
圖:黃山市公共交通有限公司總經理汪國昱
“這是一群朝氣蓬勃的公交人,他們有闖勁、有想法,他們將給黃山公交未來新的發展注入各種青春活力,見證黃山公交在新時代浪潮中的轉型與蛻變”,黃山市公共交通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黃山公交)總經理汪國昱表示,黃山公交起步于1976年,歷經幾個階段發展,從之前歸屬于住建系統到交通局,再到2018年劃歸于黃山交投集團統一管理,黃山公交也在時代需求下不斷蝶變,走出一條更高質量、更加美好、更切實可行的發展之路。
堅持為民服務 積極提升營收
三年持續減虧、員工工資持續提升是黃山公交近三年交出的一張漂亮答卷。
“從2019年7月15日,到今年7月15日,正好是我來到公交公司的三年時間。這三年,公司累計減虧了860多萬;員工的工資也在不斷提升,三年平均增長了大概在8%左右,這其中離不開公司整體效能的提升和全體員工的共同努力,無論是人、力、物方面都發揮出了最佳作用。”汪總表示。
回憶剛開始上任時,汪總每天都要乘坐一次公交,去感受20多條公交線路的實際運行情況。“只有這樣,你才能切身體會到百姓的出行需求,你才能注意到每一處細節,從服務上、車輛細節上去保證并滿足百姓的出行需求。”同樣在公司內部管理上,汪總也為公司制定了一套嚴格的管理體系。
在汪總看來,公交企業承擔城市重要民生工程,必須秉承為民服務的初心,堅持公交公益屬性,不過隨之而來的是長年伴隨左右的“公交虧損”難題,雖然有政府的大力支持,但即便如此,公交公司也要想辦法從內部管理著手,不斷提升自我造血的能力。
為此,在汪總的帶領下,黃山公交近三年加速自我革新,努力提高收入。“首先,挖掘一切潛能,提高營收能力:第一塊,就是發揮公交傳媒公司更大作用,通過招標改革,讓每年的廣告傳媒收入從僅僅200萬元提升至500萬元,提高公交車身、站亭廣告創收能力;第二,就是讓修理分公司業務盡快走出去,在實現基本持平、養活自己后,盡快實現利潤目標;第三,就是發揮公交場站的綜合利用,在充分保障公交首末站功能需求的同時,也進行一些對外招商,實現店面出租,撬動更大產業收入,從而增加公司各種營收。”汪總說,“與此同時,公司內部也在加快推進標準化流程改造,從單車材料消耗、工時消耗、駕駛水平、維修技能等方方面面朝精細化管理邁進,向內部管理要效益。”
豐富線路 向綠色高質量大踏步前行
黃山公交主要負責黃山市中心城區公交線路運營,通過近些年的發展,目前擁有運營線路26條,運營線路總里程391公里,建制車輛數141臺,設置公交站點572個站點,每年公交客運量大概在900萬人左右。
“讓交通動脈毛細血管更暢通,這是公交公司的使命。作為城市交通的一張名片,黃山公交也在不斷延伸公交服務范圍”,汪總說,除了常規公交線路,我們還有一些定制線路,比如巾幗文明線,愛心送考線等等,以及響應國家適老化即將于11月推出的敬老線。
與此同時,城市的微循環公交系統也在加速實現交通無縫鏈接,比如鏈接高鐵的公交線路。“從高鐵北站到中心城區的客流還是相對比較穩定的,也是客流量相對比較集中的線路。從客流分析看,目前黃山高鐵每天正常班次是117趟,上下乘客1萬人左右,其中公交分擔率大概在50%。那么針對這條線路,公司把從高鐵到中心城區的線路劃分為3種線路:第一種就是普通的常規公交,票價一元及兩元制;第二種就是快線,有的站點不停,5元票制;第三種就是商務線,從高鐵到終點站,中途僅停靠三四個站點,實行10元票價。而下一步還會針對這個細分市場再做一些定制化線路,并利用正在開發的黃山行APP等,提供線上的、個性化、定制化的,點對點、門對門的服務。”汪總說,除此之外,黃山公交公司也在加速推進到縣級的城鄉公交、城際公交線路打造,讓百姓出行更加暢行無阻。
在黃山公交運營線路不斷豐富完善中,還有一個非常顯眼的數據表現,那就是綠色新能源公交占比,已經達近100%。而安凱純電動客車正是其中的運營主力。
汪總告訴記者,“目前公司建制車輛總數141臺,除了其中10臺車是工人先鋒號,主要用于疫情防控專用,中間有硬隔離,采用燃氣,其他131臺車有130臺是純電動,其中安凱純電動客車有40臺,是2018年集中采購的。在這次公交競技大賽中,安凱純電動客車體現出各種優異性能表現,用更安全、更出色、更舒適的車輛技術實力,讓駕駛員更加切身體會到先進新能源技術帶來的駕駛樂趣。”
不僅在城市公交線路中發揮主力,就在黃山公交對外合作的城際公交線路中,同樣引入了安凱客車,20臺全部都是安凱純電動客車,主要跑黃山到歙縣和到休寧兩條線。
“以安凱純電動為代表,這些新能源車輛性能表現突出,產品成熟可靠,另外節能效果非常突出”,汪總給記者算了一筆賬,從全年車輛使用情況看,每年純電動公交用電基本在700萬度左右,按夜間充電4毛多計算,每年電費投入大概300多萬元左右,綜合之下,比燃油車大概節約費用60%左右。而且從維修成本上,也能再節省百分之六七十,還節能環保。可以說,無論是經濟效益還是社會效益都非常突出。
未來可期 構建“公交+”更美好未來
當前,科技創新更迭加速,也助力城市公交加速走向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面向未來,黃山公交也在嘗試探索多種可能,除了目前的純電動公交大批量投放,也在考慮換電站經營模式以及對氫能源車和智能駕駛公交項目的嘗試。
“原來的公交經營思維比較固化,可能就主要圍繞幾件事情:早上把公交開出去,晚上能開回來,15號能發工資。但實際上我們可以有更遠大的夢想”,汪總表示,“公交有自己獨有的優勢,可以整合很多資源,這種整合下,市場更加大有可為,也更加可期。”
比如,公交+定制化發展,在未來探索中,是不是可以利用線上APP,打造更多個性化定制線路,讓公交運力更加忙碌起來,提高車輛營運能力,同時也發揮公交運營優勢。
比如,公交+旅游融合發展。針對黃山56處景點,目前黃山公交線路運營已經通達周邊的休寧縣、徽州區、歙縣等地區,公交經營范圍更廣。除此之外,還可以針對旅游景點以及五一、十一、周末游等特殊時間節點,進行一些公交+旅游特色線路的開發,滿足百姓出行需求。
再比如,公交+物流的融合,面對很多偏遠地區希望能帶點貨到中心城區來,還有一些游客乘坐高鐵回去的時候,可能想帶一些土特產,那么頻次高的公交就可以是個很好的物流載體,就可以在車內做一些物流小柜臺,用于展示或存儲。
“從公交客運到旅游、再到物流的融入,可以打開更多的市場空間,我們希望能以公交為主業,將其他產業帶進去,打造一個‘公交+’運輸大體系”,汪總說,這是他的一個夢想,而在這種期許下,需要政府給予更多支持,需要客車企業從產品個性化方面進行定制,以期更加滿足實際運營需求。
從生機盎然的綠色新能源化,到向“公交+”未來大美好邁進,黃山公交步履鏗鏘,風帆正勁。而安凱客車也將以更加智能化、網聯化的綠色新能源公交車助力黃山公交邁向新的跨越。
城市公交的承載能力和管理水平是一座城市運行韌性的直接體現。中國交通報4月17日報道,今年1至3月,重慶交通開投集團服務乘客公共交通出行超7億人次,同比增加2.3%,日均客運量781.3萬人次。 在如此高強度運營壓力下,像大廟站這樣的大型換乘公交站點無疑發揮著城市“毛細血管交匯處”的重要作用。市民對于公交車出行的訴求不僅是“時間準”,更希望“站點清楚”“出行方便”。為此,站臺公司在設計與規劃公交站時也在不斷改進。 站臺公司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根據我市路網的建設和變化,乘客人數的不斷調整,我們會常態化地進行客流分析,再結合公交候車、停車的難易程度,市民熱線及多渠道反映的出行需求,實時融入公交線路規劃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