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宜興市徐舍鎮聯星村的村民迎來了一件大喜事,盼了很久的公交,終于開進了村里,老百姓出門坐車再也不用跑遠路了,自家門口就能坐上。“太好了,尤其是方便了我們老年人,出行再也不用發愁了。”說到公交進村,村民們忍不住豎起大拇指。
聯星村地處宜興最西端,與溧陽一河之隔、一橋相連,地域面積9.68平方公里,有31個自然村、63個村民小組,全村總人口5392人,其中絕大多數為老年人,以前村民出行,最遠需要步行50分鐘才能到達最近的車站,非常不便。
通上公交是聯星村民一直以來的愿望。為此,今年年初,聯星村將公交進村作為村委會為民辦實事的一項工作推進。是否具備通行條件?公交車如何設置路線?聯星村村委會邀請宜興市交通運輸局、宜興市城鄉公交公司進行實地勘查。在項目調研過程中,工作人員發現,村口處公交進村必經的村道與村內的梅家橋河緊緊相鄰,而這條650米長的村道旁沒有安全防護欄,通行公交車存在安全隱患。
消除隱患通上公交,首先是要解決防護欄修建問題。而修建護欄的道路安防工程需要的工程款,對于聯星村這一傳統農業村來說有些犯難。經過多方聯絡,今年8月,聯星村村委會、宜興市公共資源交易中心、宜興市公路事業發展中心以及中超集團、利通電子等愛心企業達成意向,成立聯星村“連心驛站”黨建聯盟,合力保障項目建設進度,“平安道路工程”項目的工程款很快到位。同時,宜興市交通運輸局還依據相關政策,為聯星村申請到了安防補貼資金,保障項目順利推進。
今年9月,650米安全防護欄建設完成。宜興市交通運輸局第一時間會同城鄉公交公司制定了線路調整計劃,合理設置沿途站點。此次線路延伸后,始發于徐舍車站391路公交車在聯星村內共設置了7個停靠點,根據村民出行需求,每天安排7個班次,徹底打通了村民出行“最后一公里”。
城市公交的承載能力和管理水平是一座城市運行韌性的直接體現。中國交通報4月17日報道,今年1至3月,重慶交通開投集團服務乘客公共交通出行超7億人次,同比增加2.3%,日均客運量781.3萬人次。 在如此高強度運營壓力下,像大廟站這樣的大型換乘公交站點無疑發揮著城市“毛細血管交匯處”的重要作用。市民對于公交車出行的訴求不僅是“時間準”,更希望“站點清楚”“出行方便”。為此,站臺公司在設計與規劃公交站時也在不斷改進。 站臺公司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根據我市路網的建設和變化,乘客人數的不斷調整,我們會常態化地進行客流分析,再結合公交候車、停車的難易程度,市民熱線及多渠道反映的出行需求,實時融入公交線路規劃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