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衛健委微信公眾號消息,深圳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辦公室通告,6月18日以來,深圳市出現多起確診陽性病例。按照“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總策略和“動態清零”總方針,根據當前新冠疫情防控工作需要,從6月24日零時開始,進入全市交通場站(機場、火車站、汽車站、客運碼頭、地鐵站)、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地鐵、公共汽車、出租車、網約車)、進入公共密閉空間等須憑48小時核酸檢測陰性證明或當日(24小時內)核酸采樣憑證(記錄)。
各類卡口24小時值守,嚴格執行體溫必測、口罩必戴、行程卡必查,進出須憑48小時核酸檢測陰性證明(有疫情的區須憑24小時核酸檢測陰性證明),市民進出須在“電子哨兵”打卡登記或掃“場所碼”。
以上防控措施后續將根據疫情防控形勢進行動態調整。
城市公交的承載能力和管理水平是一座城市運行韌性的直接體現。中國交通報4月17日報道,今年1至3月,重慶交通開投集團服務乘客公共交通出行超7億人次,同比增加2.3%,日均客運量781.3萬人次。 在如此高強度運營壓力下,像大廟站這樣的大型換乘公交站點無疑發揮著城市“毛細血管交匯處”的重要作用。市民對于公交車出行的訴求不僅是“時間準”,更希望“站點清楚”“出行方便”。為此,站臺公司在設計與規劃公交站時也在不斷改進。 站臺公司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根據我市路網的建設和變化,乘客人數的不斷調整,我們會常態化地進行客流分析,再結合公交候車、停車的難易程度,市民熱線及多渠道反映的出行需求,實時融入公交線路規劃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