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滄州公交集團志愿者將400余件愛心衣物打包,發往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這些物資將分發給當地10個困難家庭。
當天一大早,十幾名身穿紅馬甲的志愿者便聚在快遞驛站為衣物分類打包。志愿者馮超手中拿著一份清單,上面記錄著受捐贈家庭的信息,包括家庭人數、家庭成員年齡等。“這些衣服大多是我們從公司職工及其家屬中征集來的,還有一些來自社會愛心人士的捐贈。”馮超說。
截至記者發稿時,40余個愛心包裹全部送達大涼山的10個家庭。孩子們穿著漂亮又合身的衣服,有的還舉著心愛的玩具,給志愿者們發回感謝的視頻,臉上洋溢著微笑。(記者孫杰)
城市公交的承載能力和管理水平是一座城市運行韌性的直接體現。中國交通報4月17日報道,今年1至3月,重慶交通開投集團服務乘客公共交通出行超7億人次,同比增加2.3%,日均客運量781.3萬人次。 在如此高強度運營壓力下,像大廟站這樣的大型換乘公交站點無疑發揮著城市“毛細血管交匯處”的重要作用。市民對于公交車出行的訴求不僅是“時間準”,更希望“站點清楚”“出行方便”。為此,站臺公司在設計與規劃公交站時也在不斷改進。 站臺公司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根據我市路網的建設和變化,乘客人數的不斷調整,我們會常態化地進行客流分析,再結合公交候車、停車的難易程度,市民熱線及多渠道反映的出行需求,實時融入公交線路規劃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