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4日上午,在“兩新”政策第二場專題新聞發布會上,國家發改委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司司長劉德春介紹,今年1月到8月,全國報廢汽車回收量為421萬輛,同比增長42.4%,已達到去年全年報廢量的90%以上。
我國很多機器設備保有量位居全球第一。有關機構測算,目前全社會設備存量資產凈值約40萬億元。今年3月,國務院出臺《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行動方案》后,各有關部門即印發了工業、建筑市政、交通、農業、教育、文旅、醫療等領域設備更新實施方案。7月又出臺了加力支持“兩新”的若干措施,統籌安排1500億元超長期特別國債資金,增規模、擴范圍、降門檻,加力支持重點領域設備更新。
目前,1500億元超長期特別國債資金已分2批全部安排到項目,共支持了工業、環境基礎設施、交通運輸、物流、教育、文旅、醫療、用能設備、能源電力、住宅老舊電梯、回收循環利用等領域的4600多個項目。初步測算,今年國債資金支持的設備更新項目總投資近8000億元,可以帶動各類設備更新超過200萬臺(套),形成節能量約2500萬噸標準煤/年。
“在各方面共同努力下,重點領域設備更新工作取得積極進展,對穩增長、促轉型的作用不斷顯現。”劉德春介紹。
在工業領域設備更新方面,大規模設備更新政策支撐投資增長。今年1—8月,設備工器具購置投資同比增長16.8%,增速比全部投資高13.4個百分點,對全部投資增長的貢獻率為64.2%,比1—7月提高3.5個百分點。
在建筑市政領域設備更新方面,各有關部門各地區聚焦建筑市政短板領域、薄弱環節,扎實推進住宅老舊電梯、環境基礎設施等領域設備更新。今年1—8月,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建筑業固定資產投資額分別累計增長23.5%、21.6%。
在交通、農業領域設備更新方面,今年1—8月,城市公交車電氣化替代、老舊營運貨車更新、老舊營運船舶更新數量大幅增長;全國報廢汽車回收量為421萬輛,同比增長42.4%,已達到去年全年報廢量的90%以上。老舊農機報廢更新深入推進,帶動1—8月農林牧漁業投資同比增長5.2%。
在教育、文旅、衛生領域設備更新方面,持續推進高校及職業院校教學科研儀器設備、實訓教學設備,游客運載設備、觀光設備、游樂設施,全面推進智慧文旅改造提升,帶動1—8月教育業、文化體育娛樂業投資分別增長3.0%、2.2%。多地公立醫院持續發布醫療設備采購清單,更新升級一批彩超機、CT機等設備。
城市公交的承載能力和管理水平是一座城市運行韌性的直接體現。中國交通報4月17日報道,今年1至3月,重慶交通開投集團服務乘客公共交通出行超7億人次,同比增加2.3%,日均客運量781.3萬人次。 在如此高強度運營壓力下,像大廟站這樣的大型換乘公交站點無疑發揮著城市“毛細血管交匯處”的重要作用。市民對于公交車出行的訴求不僅是“時間準”,更希望“站點清楚”“出行方便”。為此,站臺公司在設計與規劃公交站時也在不斷改進。 站臺公司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根據我市路網的建設和變化,乘客人數的不斷調整,我們會常態化地進行客流分析,再結合公交候車、停車的難易程度,市民熱線及多渠道反映的出行需求,實時融入公交線路規劃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