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工人在甲良三號隧道拱橋上施工
12月13日,貴(陽)南(寧)高速鐵路(以下簡稱:貴南高鐵)貴州段甲良三號隧道內,機器轟鳴,建設者們在隧道內的拱橋上進行混凝土澆筑,為下步無砟軌道和鋪軌打牢基礎。
甲良三號隧道位于貴州段五標獨山東至荔波區間,隧道全長703米,為單洞雙線,該隧道為溶蝕侵蝕低山谷地貌,地形起伏較大,山體坡度陡,隧道范圍內不良地質主要為順層、圍巖、巖溶,隧道自2020年3月開始施工以來,歷經大小溶洞十余處。
據介紹,其中2020年9月14日在出口段DK145+565處揭示的一大型溶洞,溶腔縱向長度約60米,橫向寬度20-65米,高度約65米,相當于20層樓高。該溶洞處理屬于有限空間深基坑工程,具有風險高、危險性大的特點。
施工過程中,施工方根據溶洞地質條件及其與隧道對應位置關系,經過多方研討,確定通過溶洞段采用“拱隧一體”結構施工,即在隧道里修建拱橋跨越溶洞段,該鋼筋混凝土拱橋結構跨度64米,這種施工方式在中國國內非常罕見。
圖為工人在甲良三號隧道拱橋上施工。
據了解,為研討合適的溶洞處理方案,施工方先后邀請有關專家到現場指導并展開深入研討,集多方智慧,最終確定“拱隧一體”結構跨越巨型溶洞的處理方案。
工程建設過程中,先后克服基坑開挖過程中溶洞內填充土石不穩定、溶洞頂板持續性石層剝落、隧道以及基坑空間狹小造成的機械作業相互干擾等諸多困難。施工過程也是不斷調整與探索創新的過程,團隊持續堅持創新,已先后申請7項發明專利,以科技創新助力項目建設,為貴南高鐵如期開通打下了堅實基礎。
圖為工人在甲良三號隧道拱橋上施工。
目前,該“拱隧一體”結構跨越巨型溶洞拱橋已經完成總工程量的90%,預計2023年2月25日完成溶洞段無砟道床施工。
新建貴陽至南寧鐵路,是中國中長期鐵路網規劃中“八縱八橫”高速鐵路主通道包頭至海口通道的重要組成路段,也是中國西南地區設計時速350公里的高速鐵路。
建成后,貴南高鐵將與成(成都)貴(貴陽)高鐵、貴(貴陽)廣(廣州)高鐵等共同構成四川、重慶、貴州及中國西北地區至中國華南沿海地區間旅客交流的快速鐵路通道,形成與南寧、北部灣、海南及東盟國家等地區旅客交流的便捷主通道。
城市公交的承載能力和管理水平是一座城市運行韌性的直接體現。中國交通報4月17日報道,今年1至3月,重慶交通開投集團服務乘客公共交通出行超7億人次,同比增加2.3%,日均客運量781.3萬人次。 在如此高強度運營壓力下,像大廟站這樣的大型換乘公交站點無疑發揮著城市“毛細血管交匯處”的重要作用。市民對于公交車出行的訴求不僅是“時間準”,更希望“站點清楚”“出行方便”。為此,站臺公司在設計與規劃公交站時也在不斷改進。 站臺公司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根據我市路網的建設和變化,乘客人數的不斷調整,我們會常態化地進行客流分析,再結合公交候車、停車的難易程度,市民熱線及多渠道反映的出行需求,實時融入公交線路規劃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