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中鐵隧道股份公司承建的武漢軌道交通12號線過江隧道項目“江城先鋒號”完成第300環(600米)管片拼裝,實現單日掘進8環(16米),創造了自項目開工以來單日掘進最好成績。
國~凌區間隧道全長3374米,隧道外徑12.1米,隧道采用單洞雙線布置。該區間具有高滲透地層、長距離高黏性地層掘進等多個風險源,其中黏土、泥巖等高黏性地層段總長約2.2km、隧道頂部最大埋深51.7m、水壓最大5bar,施工難度為全線最大。
在公司統籌組織下,項目多措并舉、安全高效推進施工生產。第一,堅持方案先行,優化掘進方案。項目針對盾構的不同工況編制了不同的專項施工方案,多次召開專家會分析掘進過程中可能面臨的問題及不同地層的掘進措施,確保盾構安全平穩掘進。第二,完善施工組織,加強施工過程管理。針對施工過程中的重大風險源,項目全面落實應急預案,并嚴格執行上級要求進行施工條件驗收,確保各工序施工安全可控。第三,預防為主,加強施工監測。項目每日對掘進中各項數據進行監測,嚴格落實專人專職值班實施24小時動態監測,并根據監測數據和地層變化,實時調整各項掘進參數,精準控制盾構機掘進姿態,確保盾構安全掘進。第四,深挖內潛,制定班組激勵考核制度。根據項目實際情況,研究制定了盾構掘進考核激勵辦法,不斷提升掘進班組積極性,同時制定現場文明施工考核獎勵制度,在保障施工掘進的同時保證現場文明施工高標準。
作為省級重點工程,項目全體人員始終堅守崗位、攻堅克難,秉持安全第一、質量至上的施工理念,在確保疫情防控無漏洞的前提下,安全快速推進施工生產,助力工程高質量建設。
城市公交的承載能力和管理水平是一座城市運行韌性的直接體現。中國交通報4月17日報道,今年1至3月,重慶交通開投集團服務乘客公共交通出行超7億人次,同比增加2.3%,日均客運量781.3萬人次。 在如此高強度運營壓力下,像大廟站這樣的大型換乘公交站點無疑發揮著城市“毛細血管交匯處”的重要作用。市民對于公交車出行的訴求不僅是“時間準”,更希望“站點清楚”“出行方便”。為此,站臺公司在設計與規劃公交站時也在不斷改進。 站臺公司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根據我市路網的建設和變化,乘客人數的不斷調整,我們會常態化地進行客流分析,再結合公交候車、停車的難易程度,市民熱線及多渠道反映的出行需求,實時融入公交線路規劃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