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7日,伴隨混凝土澆筑完成,包銀高鐵烏海海勃灣站站房主體結構迎來全面封頂,包銀高鐵建設實現新進展。
包銀高鐵內蒙古段線路正線全長402公里,是內蒙古自治區在建最長高鐵線路。自東向西經由包頭市、巴彥淖爾市、鄂爾多斯市、烏海市等沿黃河城市群。沿途新建白彥花西站、烏拉特前旗西站、五原東站、臨河西站、磴口西站、堿柜站、烏海海勃灣站、烏海南站8座車站,其中烏海海勃灣站為新建最大站。
烏海海勃灣站位于內蒙古自治區烏海市北部,站房建筑面積10000平方米,站場規模4臺11線,建成后可同時容納1200名旅客候車。站房以“沙漠綠洲、雄鷹騰飛”為理念,采用弧形鋼桁架屋蓋體系,由102榀桁架拼接而成,跨度達46.18米,寓意高速發展的海勃灣經濟區振翅高飛。
據中鐵建設包銀鐵路房建工程項目負責人王國華介紹,為解決施工難題,施工單位利用施工仿真分析、BIM施工工況模擬、三維多角度空間坐標定位技術、可移動式防風保溫棚、局部回撐等多項綜合技術手段,確保施工進度和質量安全可靠。
包銀高鐵(包頭至銀川)是國家中長期鐵路網規劃“八縱八橫”高速客運主通道之一京蘭通道的重要組成部分,設計時速250公里,全線正線總長420公里,也是我國首條連接兩個少數民族自治區的高鐵線路。全線建成后,包頭到銀川通行時間將由現在6小時縮短至2小時左右,沿線人民群眾出行將更為快捷、便利、舒適,屆時,內蒙古自治區、寧夏回族自治區與京津冀、東北地區的經濟往來和區域合作將更加便捷。
城市公交的承載能力和管理水平是一座城市運行韌性的直接體現。中國交通報4月17日報道,今年1至3月,重慶交通開投集團服務乘客公共交通出行超7億人次,同比增加2.3%,日均客運量781.3萬人次。 在如此高強度運營壓力下,像大廟站這樣的大型換乘公交站點無疑發揮著城市“毛細血管交匯處”的重要作用。市民對于公交車出行的訴求不僅是“時間準”,更希望“站點清楚”“出行方便”。為此,站臺公司在設計與規劃公交站時也在不斷改進。 站臺公司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根據我市路網的建設和變化,乘客人數的不斷調整,我們會常態化地進行客流分析,再結合公交候車、停車的難易程度,市民熱線及多渠道反映的出行需求,實時融入公交線路規劃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