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4日,隨著“成功號”盾構機順利出洞,廈門地鐵6號線董任站至官任站區間完成雙線貫通,標志著全線最難區間取得突破性進展,為全線順利貫通奠定了基礎。
區間隧道貫通現場
由中鐵十四局負責施工的廈門地鐵6號線土建三工區包括3站3區間,全線長5.7公里,盾構區間全長4.8公里。其中董任站至官任站區間全長1.8公里,管片外徑6.2米,沿杏林北路、杏林灣路敷設。區間下穿中壓燃氣管道、全斷面基巖及孤石群、九天湖水域、已運營廈門地鐵1號線官任站等眾多風險源,建筑物密集、距離近,施工難度大。
據中鐵十四局項目負責人冀新華介紹,“成功號”盾構機下穿廈門地鐵1號線官任站,是廈門市首例盾構機正穿運營車站。下穿過程中,盾構距離車站結構最小凈距僅0.75米,需同時穿越14根圍護樁及18根隔離樁,盾構機刀盤每環需以不同角度進行“切樁”施工,對盾構機姿態及掘進參數控制都是極大的考驗。
針對施工難點,該項目部在掘進前對區間可能存在的風險源進行排查,有效規避了多條與區間沖突的燃氣管線,下穿過程中安排人員進行24小時值守,嚴格控制掘進參數,同時加強地面監測、巡視和地質雷達掃描等工作。尤其在穿越運營車站時,該項目提前組織維保人員進行帶壓進倉檢查及更換盾構機全盤刀具,過程中針對推進情況及時調整施工參數,最終順利通過運營車站,將沉降變化量控制在0.5毫米以內,實現了運營、建設雙平安,為后續線路下穿既有車站施工提供了寶貴經驗和參考。
在廈門首次使用盾構渣土分離設備
在區間盾構掘進時,該項目部還在廈門首次使用盾構渣土分離設備,將含水量較高的渣土分離為砂和干土,從根本上解決土尾受限問題,同時實現廢土轉換為可利用土,極大加快了施工進度,滿足了盾構施工要求。
據悉,廈門地鐵6號線建成后,將連接漳州角美,對于支撐廈門“跨島環灣發展”戰略、加快閩西南協同發展、打造廈漳同城經濟圈、促進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實現互利共贏發展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城市公交的承載能力和管理水平是一座城市運行韌性的直接體現。中國交通報4月17日報道,今年1至3月,重慶交通開投集團服務乘客公共交通出行超7億人次,同比增加2.3%,日均客運量781.3萬人次。 在如此高強度運營壓力下,像大廟站這樣的大型換乘公交站點無疑發揮著城市“毛細血管交匯處”的重要作用。市民對于公交車出行的訴求不僅是“時間準”,更希望“站點清楚”“出行方便”。為此,站臺公司在設計與規劃公交站時也在不斷改進。 站臺公司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根據我市路網的建設和變化,乘客人數的不斷調整,我們會常態化地進行客流分析,再結合公交候車、停車的難易程度,市民熱線及多渠道反映的出行需求,實時融入公交線路規劃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