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入汛以來,河南鄭州防汛工作備受關注。7月20日,從鄭州市城市隧道綜合管理養護中心獲悉,此前京廣路隧道加裝的19條逃生爬梯已投入使用,近期該隧道進行了提升改造。據介紹,改造后該隧道收水排水能力提高。去年7月,京廣快速路北隧道發生淹水倒灌,致多人遇難車輛被淹。
據鄭州市人民政府官網消息,7月20日,市長何雄深入中原區、惠濟區、中牟縣督導檢查防汛備汛工作。當日,在三全路下穿京廣路防汛工程建設現場,何雄詢問工程進度和積水點治理情況,強調要把防汛重點工程建設同韌性城市建設結合起來,確保各項工程高質量高標準完成。
督導檢查中,何雄強調,當前鄭州市已進入“七下八上”防汛關鍵期。要強化風險意識和底線思維,做足充分的思想準備、工作準備、物資準備、力量準備,實化防汛方案,落細應急措施,把防汛救災“金標準”落實到每個降雨過程,確保安全度汛。
河南鄭州“7·20”特大暴雨災害中,京廣快速路北隧道發生淹水倒灌,致多人遇難車輛被淹。今年入汛后,5月19日,鄭州市城市隧道綜合管理養護中心在京廣北路隧道開展實景防汛應急演練。據鄭州市城市管理局消息,演練以市區遭遇特大暴雨為背景,消防車通過噴水充當雨幕,模擬現場突降暴雨。上述管理養護中心相關負責人根據上級指令,發布啟動排水防澇Ⅰ級應急響應,中心調度室值班人員遠程操控隧道入口可變信息屏變更為“隧道封閉,禁止駛入”。
此后,車道指示標志變更為紅色禁行標志,開啟隧道橋涵應急廣播,提醒過往車輛和行人撤離隧道;現場值守交警對隧道實施臨時交通管制、騎警快速疏導車輛人員;隧道管養單位和屬地辦事處值守人員對隧道出入口采取阻水擋水措施,管養單位巡視人員在隧道內開展設施設備巡查;市政部門在路面開展排水管網巡視檢查。
演練模擬雨量持續加大,積水大量涌入致使城區隧道橋涵被淹;市防指收到支援請求后,調派應急排澇車輛前往現場支援,開展澇水強排工作。
7月11日,鄭州市城市隧道綜合管理養護中心召開防汛工作以案促改專題會,會議要求深刻汲取教訓,夯實防汛責任,中心領導班子和各部門負責人要履職盡責,深入責任地段,抓好督查落實。要樹牢底線思維,強化排查整治,切實做好汛期風險隱患排查整治。要提升應急水平,中心干部職工要進一步加強應急能力學習培訓。要落實防汛措施,嚴格執行領導防汛帶班和24小時值班制度,堅決把各項工作抓實抓細,加大監控視頻輪巡和現場巡檢力度,落實各項防護措施。要強化防汛保障,備足備好防汛物資,及時對防汛物資查漏補缺,加強對防汛車輛、設施設備的維修保養。
此前有網友發現鄭州京廣路隧道加裝多條逃生爬梯,借助該梯可從隧道底部攀爬至上方路面。5月27日,鄭州市城市隧道綜合管理養護中心工作人員告訴南都記者,根據京廣路各段隧道空間情況,該隧道共加裝19條逃生爬梯,當時正在安裝階段。
目前逃生爬梯已投入使用,此外近期京廣路隧道進行了提升改造。據鄭州公用事業投資發展集團有限公司消息,公用集團中部建設接到該任務,項目全體人員日夜鏖戰歷時25天,于6月16日完成了各項提升改造施工,極大提高了京廣路隧道的收水排水能力,同時增強了隧道內供電系統的穩定性,實現了水泵的遠程智能化操控。
城市公交的承載能力和管理水平是一座城市運行韌性的直接體現。中國交通報4月17日報道,今年1至3月,重慶交通開投集團服務乘客公共交通出行超7億人次,同比增加2.3%,日均客運量781.3萬人次。 在如此高強度運營壓力下,像大廟站這樣的大型換乘公交站點無疑發揮著城市“毛細血管交匯處”的重要作用。市民對于公交車出行的訴求不僅是“時間準”,更希望“站點清楚”“出行方便”。為此,站臺公司在設計與規劃公交站時也在不斷改進。 站臺公司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根據我市路網的建設和變化,乘客人數的不斷調整,我們會常態化地進行客流分析,再結合公交候車、停車的難易程度,市民熱線及多渠道反映的出行需求,實時融入公交線路規劃需求。”